白癜风规模化治疗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95089.html年软考网络工程师、软件设计师、程序员最新改版教程已经上市,与旧版相比有哪些变动呢?会不会影响18年的备考?改动大不大就以上问题,掌握行业内第一手资讯的希赛网将一一为您解答。
(一)软考软件设计师教材第五版
软件设计师教材第五版有部分章节并没有变动,但是有些章节进行了删减和调整。以下是相比第四版变动的一些章节内容:操作系统知识:第5版删减小节:网络与嵌入式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基础知识。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第5版增加知识点:统一过程(UP)模型、webApp设计;增加小节:系统设计(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结构化开发方法独立成章节;软件质量管理独立成小节;风险管理并入软件项目管理。
结构化开发方法:需求建模、需求规约与验证、需求管理并入需求工程。
网络与多媒体基础章节改为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第五版删减小节:多媒体基础(多媒体基本概念、多媒体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算法设计与分析:第五版增加小节:数据挖掘算法、智能优化算法;分支限界法、概率算法、近似算法独立成小节。
(二)软考网络工程师教材第五版
与第4版教程内容相比,第5版结合新版考试大纲的要求,对考试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考生们在备考的时候可以根据最新版教程来进行复习。
至于网络工程师新旧教程的具体变化,想了解的考生可以点击观看:网络工程师教程对比公开课,希赛讲师为大家解读了新版教材与老版教材的变化,让考生们更加深入了解第5版教材的改版内容。
网络工程师新版教程具体目录如下: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论1
1.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1
1.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3
1.2.1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
1.2.2计算机网络的应用6
1.3我国互联网的发展7
1.4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9
1.4.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特性9
1.4.2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的
基本概念11
1.5几种商用网络的体系结构18
1.5.1SNA18
1.5.2X.
1.5.3NovellNetWare21
1.6OSI协议集22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27
2.1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7
2.2信道特性28
2.2.1信道带宽28
2.2.2误码率30
2.2.3信道延迟30
2.3传输介质30
2.3.1双绞线30
2.3.2同轴电缆31
2.3.3光缆33
2.3.4无线信道34
2.4数据编码35
2.5数字调制技术38
2.6脉冲编码调制40
2.6.1取样40
2.6.2量化41
2.6.3编码41
2.7通信方式和交换方式41
2.7.1数据通信方式41
2.7.2交换方式43
2.8多路复用技术46
2.8.1频分多路复用46
2.8.2时分多路复用47
2.8.3波分多路复用48
2.8.4数字传输系统48
2.8.5同步数字系列50
2.9差错控制50
2.9.1检错码51
2.9.2海明码51
2.9.3循环冗余校验码53
第3章广域通信网56
3.1公共交换电话网56
3.1.1电话系统的结构56
3.1.2本地回路57
3.1.3调制解调器61
3.2X.25公共数据网63
3.2.1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64
3.2.2HDLC协议69
3.2.3X.25PLP协议75
3.3帧中继网78
3.3.1帧中继业务78
3.3.2帧中继协议80
3.3.3帧中继的应用82
3.4ISDN和ATM83
3.4.1综合业务数字网83
3.4.2ATM虚电路87
3.4.3ATM高层88
3.4.4ATM适配层89
3.4.5ATM通信管理90
第4章局域网与城域网93
4.1局域网技术概论93
4.1.1拓扑结构和传输介质93
4.1.2LAN/MAN的IEEE标准98
4.2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4.2.1LLC地址
4.2.2LLC服务
4.2.3LLC协议
4.3IEEE.3标准
4.3.1CSMA/CD协议
4.3.2CSMA/CD协议的性能分析
4.3.3MAC和PHY规范
4.3.4交换式以太网
4.3.5高速以太网
4.3.6虚拟局域网
4.4局域网互连
4.4.1网桥协议的体系结构
4.4.2生成树网桥
4.4.3源路由网桥
4.5城域网
4.5.1城域以太网
4.5.2弹性分组环
第5章无线通信网
5.1移动通信
5.1.1蜂窝通信系统
5.1.2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
5.1.3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
5.2无线局域网
5.2.1WLAN的基本概念
5.2.2WLAN通信技术
5.2.3IEEE.11体系结构
5.2.4移动AdHoc网络
5.2.5IEEE.11的新进展
5.3无线个人网
5.3.1蓝牙技术
5.3.2ZigBee技术
5.4无线城域网
5.4.1关键技术
5.4.2MAC子层
5.4.3向4G迈进
第6章网络互连与互联网
6.1网络互连设备
6.1.1中继器
6.1.2网桥
6.1.3路由器
6.1.4网关
6.2广域网互连
6.2.1OSI网络层内部结构
6.2.2面向连接的网际互连
6.2.3无连接的网际互连
6.3IP协议
6.3.1IP地址
6.3.2IP协议的操作
6.3.3IP协议数据单元
6.4ICMP协议
6.5TCP和UDP协议
6.5.1TCP服务
6.5.2TCP协议
6.5.3TCP拥塞控制
6.5.4UDP协议
6.6域名和地址
6.6.1域名系统
6.6.2地址分解协议
6.7网关协议
6.7.1自治系统
6.7.2外部网关协议
6.7.3内部网关协议
6.7.4核心网关协议
6.8路由器技术
6.8.1NAT技术
6.8.2CIDR技术
6.8.3第三层交换技术
6.9IP组播技术
6.9.1组播模型概述
6.9.2组播地址
6.9.3因特网组管理协议
6.9.4组播路由协议
6.10IPQoS技术
6.10.1集成服务
6.10.2区分服务
6.10.3流量工程
6.11Internet应用
6.11.1远程登录协议
6.11.2文件传输协议
6.11.3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6.11.4超文本传输协议
6.11.5P2P应用
第7章下一代互联网
7.1IPv6
7.1.1IPv6分组格式
7.1.2IPv6地址
7.1.3IPv6路由协议
7.1.4IPv6对IPv4的改进
7.2移动IP
7.2.1移动IP的通信过程
7.2.2移动IPv
7.3从IPv4向IPv6的过渡
7.3.1隧道技术
7.3.2协议翻译技术
7.3.3双协议栈技术
7.4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
7.4.1IP地址的分配
7.4.2我国的下一代互联网研究
第8章网络安全
8.1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8.1.1网络安全威胁的类型
8.1.2网络安全漏洞
8.1.3网络攻击
8.1.4安全措施的目标
8.1.5基本安全技术
8.2信息加密技术
8.2.1数据加密原理
8.2.2经典加密技术
8.2.3现代加密技术
8.3认证
8.3.1基于共享密钥的认证
8.3.2Needham-Schroeder
认证协议
8.3.3基于公钥的认证
8.4数字签名
8.4.1基于密钥的数字签名
8.4.2基于公钥的数字签名
8.5报文摘要
8.5.1报文摘要算法
8.5.2安全散列算法
8.5.3散列式报文认证码
8.6数字证书
8.6.1数字证书的概念
8.6.2证书的获取
8.6.3证书的吊销
8.7密钥管理
8.7.1密钥管理概述
8.7.2密钥管理体制
8.8虚拟专用网
8.8.1虚拟专用网的工作原理
8.8.2第二层隧道协议
8.8.3IPSec
8.8.4安全套接层
8.9应用层安全协议
8.9.1S-HTTP
8.9.2PGP
8.9.3S/MIME
8.9.4安全的电子交易
8.9.5Kerberos
8.10可信任系统
8.11防火墙
8.11.1防火墙的基本概念
8.11.2防火墙的功能和拓扑结构
8.12计算机病毒及防护
8.12.1计算机病毒概述
8.12.2计算机病毒防护
8.13入侵检测
8.13.1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8.13.2入侵检测技术
8.13.3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
8.14入侵防御系统
8.14.1入侵防御系统的概念
8.14.2入侵防御系统与入侵检测
系统的区别
8.14.3IPS的优势与局限性
第9章网络操作系统与应用服务器
9.1网络操作系统
9.1.1WindowsServer8R2
操作系统
9.1.2Linux操作系统简介
9.2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配置
9.2.1WindowsServer8R2本地
用户与组
9.2.2WindowsServer8R2
活动目录
9.2.3WindowsServer8R2远程
桌面服务
9.2.4WindowsServer8R2
远程管理
9.2.5Linux网络配置
9.2.6Linux文件和目录管理
9.2.7Linux用户和组管理
9.3WindowsServer8R2IIS服务
的配置
9.3.1IIS服务器的基本概念
9.3.2安装IIS服务
9.3.3配置Web服务器
9.3.4配置FTP服务器
9.4LinuxApache服务器的配置
9.4.1Apache的安装与配置
9.4.2建立基于域名的虚拟主机
9.4.3建立基于IP地址的虚拟主机
9.4.4Apache中的访问控制
9.5DNS服务器的配置
9.5.1DNS服务器基础
9.5.2WindowsServer8R2DNS
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9.5.3LinuxBINDDNS服务器
的安装
9.6DHCP服务器的配置
9.6.1DHCP服务器基础
9.6.2WindowsServer8R2DHCP
服务器的配置
9.6.3LinuxDHCP服务器的配置
9.7Samba服务器的配置
9.7.1Samba协议基础
9.7.2Samba的主要功能
9.7.3Samba的简单配置
9.8WindowsServer8R2安全策略
9.8.1安全策略的概念
9.8.2账户密码策略设置
9.8.3IPSec策略设置
9.8.4Web站点数字证书
第10章组网技术
10.1交换机和路由器
10.1.1交换机基础
10.1.2路由器基础
10.1.3访问路由器和交换机
10.2交换机的配置
10.2.1交换机概述
10.2.2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10.2.3配置和管理VLAN
10.2.4生成树协议的配置
10.3路由器的配置
10.3.1路由器概述
10.3.2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10.4配置路由协议
10.4.1配置RIP协议
10.4.2配置IS-IS协议
10.4.3配置OSPF协议
10.4.4配置BGP协议
10.5配置广域网接入
10.5.1配置PPP和DCC
10.5.2配置帧中继
10.5.3配置ISDN
10.6IPSec配置与测试
10.6.1IPSec实现的工作流程
10.6.2IPSec配置举例
10.6.3常见的故障
10.7IPv6配置与部署
10.7.1IPv6-over-IPv4GRE
隧道配置
10.7.2ISATAP隧道配置
10.8访问控制列表
10.8.1ACL的基本概念
10.8.2ACL配置命令
10.8.3ACL综合应用
第11章网络管理
11.1网络管理系统体系结构
11.1.1网络管理系统的层次结构
11.1.2网络管理系统的配置
11.1.3网络管理软件的结构
11.2网络监控系统的组成
11.2.1管理信息的组成
11.2.2网络监控系统的配置
11.2.3网络监控系统的通信机制
11.3网络管理功能域
11.3.1性能管理
11.3.2故障管理
11.3.3计费管理
11.3.4配置管理
11.3.5安全威胁
11.3.6安全管理
11.4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11.4.1SNMPv0
11.4.2SNMPv6
11.4.3SNMPv
11.5管理数据库MIB-2
11.5.1被管理对象的定义
11.5.2MIB-2的功能组
11.5.3SNMPv2管理信息库
11.6RMON
11.6.1RMON的基本概念
11.6.2RMON的管理信息库
11.6.3RMON2的管理信息库
11.7网络诊断和配置命令
11.7.1ipconfig
11.7.2ping
11.7.3arp
11.7.4netstat
11.7.5tracert
11.7.6pathping
11.7.7nbtstat
11.7.8route
11.7.9netsh
11.7.10nslookup
11.7.11net
11.8网络监视和管理工具
11.8.1网络监听原理
11.8.2网络嗅探器
11.8.3Sniffer软件的功能和
使用方法
11.8.4HPOpenView
11.8.5IBMTivoliNetView
11.8.6CiscoWorksforWindows
11.9网络存储技术
11.9.1廉价磁盘冗余阵列
11.9.2网络存储
第12章网络规划和设计
12.1结构化布线系统
12.2网络分析与设计过程
12.2.1网络系统生命周期
12.2.2网络开发过程
12.2.3网络设计的约束因素
12.3网络需求分析
12.3.1需求分析的范围
12.3.2编制需求说明书
12.4通信流量分析
12.4.1通信流量分析的方法
12.4.2通信流量分析的步骤
12.5逻辑网络设计
12.5.1逻辑网络设计目标
12.5.2需要
12.5.3主要的网络服务
12.5.4技术评价
12.5.5逻辑网络设计的工作内容
12.6网络结构设计
12.6.1局域网结构
12.6.2层次化网络设计
12.6.3网络冗余设计
12.6.4广域网络技术
12.6.5广域网互连技术
12.6.6安全运行与维护
12.7网络故障诊断与故障排除工具
12.7.1网络故障诊断
12.7.2网络故障排除工具
12.7.3网络故障分层诊断
12.8网络规划案例
12.8.1案例9
12.8.2案例4
(三)软考程序员教材第五版
程序员教材第五版调整了以下部分章节内容
计算机系统基础知识:加入了多媒体基础知识。
多媒体基础知识:取消本章,内容移到第一章,且有删减。
网络基础知识:改为网络与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加入信息安全知识,其余内容一致,稍作结构上的调整。
软件工程基础知识:加入软件项目管理,包括管理范围,成本估算、风险分析和进度管理。
数据结构与算法:加入树和森林及最优二叉树,哈希查找讲解更加细致,各项内容讲解更完善,删除索引查找。
标准化与知识产权基础知识:标准化内容有删减,突出各项具体标准。
安全性基础知识:取消本章,内容移到第7章,且有删减。
C/C++程序设计:新增章节C程序设计,突出C的主要内容。C++程序设计章节内容调整,具体内容无太大变化。
JAVA程序设计:内容稍作调整,具体内容无太大变化。
以上为年目前为止改版的所有教材内容,各位有计划备考的考生应及时阅读学习新教材备考,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