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与科技深度融合是新时代互联网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基石。7哥通过分析区块链运作机制,发现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可追溯性、智能合约等创新特征有助于破解互联网保险行业“痛点”。区块链在提升互联网保险信息安全水平、建立网络监督机制、防控欺诈风险、实现智能化理赔及构建保险科技新生态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是区块链在互联网保险中的应用也面临着一些风险,需要填补监管法规空白,建立适应区块链特点的监管机制;探索“闪电网络”,并提升技术安全性,破解“不可能三角”,以更好地发挥区块链对互联网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大力推动包括互联网保险在内的保险业高质量发展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保险业姓保”定位的根本要求。在互联网金融和保险科技的驱动下,我国互联网保险发展迅速,保费规模从年的32亿元飙升至年的亿元,增长了56.34倍。截至年底,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达家,其中财产险公司70家,人身险公司61家。银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年第一季度,互联网保险业务签单件数合计40.96亿件,同比增长.16%。其中,退货运费险20.02亿件,增长73.39%;互联网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分别为4.89亿件和4.6亿件,同比增长41.4倍和5.8倍。众安保险、泰康在线、易安保险、安心保险等4家纯线上的专业互联网保险公司年1至6月保费收入合计78.13亿元,同比增长达94.91%,高于财产险公司整体增速80.73个百分点。
但是,我国互联网保险在爆发式增长的同时,也存在技术驱动型产品创新不足、信息安全风险和欺诈风险较高、定损理赔环节智能化程度较低、有效监管存在薄弱环节等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有望解决上述互联网保险的“痛点”,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支撑技术,区块链已经成为新兴金融科技和保险科技发展的关键引擎,在经济金融各领域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互联网保险行业是讨论和研究区块链应用最多的行业之一。认为区块链技术为互联网保险产品创新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降低保险成本并提高网上交易的真实性,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解决互联网保险发展中的信用和安全问题。研究发现“区块链+保险”的多场景应用可提升保险行业的服务水平并减少欺诈行为,通过金融科技的力量打造全新保险生态价值链。作为尚在探索中的新兴技术,认为区块链在互联网保险中的应用也面临算力有限、缺乏监管法律、技术风险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由此可见,已有研究主要探讨了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保险行业的应用价值、场景与存在的问题,而区块链对互联网保险的影响可能是颠覆性的,区块链以其去中心化、数据不可篡改、共识信任、交易可追溯等特性,有望推动互联网保险的场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区块链保险被誉为互联网保险的升级版或2.0版本。因此,7哥将在新时代互联网保险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新背景下,全面分析区块链技术的各项创新特征与互联网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契合性,重点探讨区块链在提升互联网保险的信息安全水平、建立网络监督与互信机制、防控欺诈风险、实现智能化理赔以及构建保险科技新生态等方面的具体应用路径和落地场景。此外,本文还对现有文献较少涉及的区块链在互联网保险应用中的关键问题,包括监管标准、闪电网络、“不可能三角”等进行深入探讨并给出相关建议。
二、区块链技术的创新特征
要探讨区块链在互联网保险高质量发展中的应用,首先需要分析区块链的创新特征,因为这些技术特征正是有望破解行业“痛点”的基础。
(一)去中心化
去中心化源自区块链的P2P组网机制,是区块链技术最具颠覆性创新的本质特征。P2P对等网络具有扁平式的网络拓扑结构,各节点均地位平等且直接或间接连通,整个网络不存在任何中心化的特殊节点。P2P网络也因此具有分布式、去中心化、开放性等特点。区块链P2P网络中某一节点发出的信息,通过网络拓扑链接,最终可以扩散到全球所有节点。交易数据分布式存储在各节点上,并按统一的共识机制和规则运行,部分节点损坏不影响整体运作,有助于解决互联网保险电子化数据的存证和保全问题,为场景化和碎片化产品创新奠定基础。根据去中心化程度不同,区块链可分为公有链、联盟链、专有链等类型。
(二)数据不可篡改与非对称加密算法
区块链网络各节点均可获得一份完整数据库的拷贝,并且运用非对称加密算法对数据加密处理,借助强大算法来保证链上数据不会被篡改。非对称加密算法使用公钥和私钥两个独立的密钥,公钥和私钥一般成对出现,私钥只有本人才有,而公钥是全网公开的。发送方通过使用接收方公开的公钥加密,可以确保只有接收方才能用自己的私钥解密,从而保护消息内容不被窃取或篡改;而发送方同时使用自己的私钥加密,可以让消息接收方确定发送方的身份,解决匿名网络中的身份确认问题。别人的交易数据只能运用“公钥”来验证,无法修改。而要修改自身交易数据,则不仅需要同时控制总数51%以上的节点,而且算力要支持其篡改区块的侧链更新速度快于主链的更新速度,这很难实现。区块链的数据不可篡改特征,可有效防控互联网保险的信息安全风险。
(三)可追溯性
区块链上交易和数据的可追溯性是由其独特的数据结构———“MerkleHash树”来保证的。“MerkleHash树”具有快速递归和校验区块数据存在性与完整性的功能。要追溯和证明区块中存在某个特定的交易,只要找到一条从特定交易到Merkle根的认证路径即可。在此基础上,封装了底层交易数据的各区块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了一条最长主链,完整地记录了交易历史数据,任意一笔交易数据都可以通过此链式结构定位和溯源。此外,区块链带有时间戳的存储结构,可以作为区块数据的存在性证明,具有不可伪造、不可抵赖和可验证的特点,从而为区块链应用于互联网保险等时间敏感领域奠定了基础。
(四)集体监督维护
区块链也称为分布式账本(DistributedLedger),因为区块链系统中“记账权”不专属于某个节点,所有节点都可以通过计算符合难度系数的“哈希值”的方式竞争记账,并获得奖励。系统中的数据块由系统中所有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共同维护,而这些节点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这称为区块链的集体维护。这一过程既是各节点为获取奖励的自发行为,同时又在客观上共同监督和维护了整个网络的运行,提高了维护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
(五)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区块链发展到2.0阶段的代表性技术,促使区块链开始脱离数字货币独立发展,并拓展应用到金融保险和实体经济等领域。基于区块链的智能合约运行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智能合约需要交易各方共同制定。交易各方共同商定权利与义务,利用智能合约语言将其数字化,并用各自的私钥签名以确保合约有效性。二是智能合约通过P2P网络部署到区块链上。最新达成共识的合约集合会以区块的形式连接起来,并扩散到全网。三是区块链构建的智能合约自动执行。例如,应用智能合约的互联网保险产品,当满足赔付条件时,会自动完成理赔,无需任何人工干预,能够显著提高理赔的效率。
(六)共识信任机制
以不需要第三方权威机构信用背书,即“去信任”的方式达成共识,是区块链的重要创新。节点间数据传输是匿名的,但交易数据和运行规则公开透明,每一次运作细则都对全网可见,使各节点间的互通往来和交易不需要以信任机制为担保。
(七)开放性
不同于其他创新技术,区块链技术并非发源于科研院所或企业,而是来自于开源社区的“公有链”,并在社区中发展壮大,此后才逐渐被金融机构、IT巨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