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放弃保研和出国,投身基础软件,一位复旦学 [复制链接]

1#

我是刘继聪,年毕业于复旦计算机专业,目前在涛思数据任职流计算引擎研发工程师。这篇文章是关于我过去这些年所做出选择的复盘与回顾,我曾经历的迷茫与困惑——关于为什么放弃保研与出国、又为什么从如火如荼的AI转做数据库、以及为什么离开大厂加入Startup的故事。不知其中是否有与你相似的经历,你又能否从中获得一些共鸣,希望能给到迷茫的人一些走出困境的灵感。

从物理转入计算机,困难、收获与成长

和很多人一样,我在进入大学时对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并不清晰,从自然科学试验班分流进入物理系一段时间后,我才决心调转方向进入计算机专业。

我和计算机结缘于物理系的一个项目——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需要完成的是Web与服务器相关的功能,我自己在网上找教程,用世界上最好的语言PHP写出了人生中的第一版程序——一个LAMP架构的CRUD系统。同时我选修了物理系的C++课程,第一个相对较大的C++项目就是这门课的期末项目,用经典的蒙特卡洛方法做Isingmodel的模拟。

一来二去,我发现写代码比在物理实验室修设备更有趣,加之复旦还提供转专业机会,就动了这个念头。不过那时我已经大二了,按照规定大二转专业必须降一级,虽然在当时看来代价很大,不过现在想来,这绝对是个正确的选择。

话虽这么说,但在我刚转入计算机系时,也属实是被各路大神虐得体无完肤,甚至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决定。

当时我所在的拔尖班的数据结构课每周都会有机考打OJ,OJ和LeetCode有点像,但有一个典型的区别是,你只知道你的答案错了,却不知道有哪些测试数据,更不知道错在了什么数据上,所以Debug完全靠看代码猜。一开始,我做机考经常一分都拿不到,每周光是完成作业就几乎要花掉我所有时间。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我有很多次写代码直到天明。但进步是看得见的,慢慢地我能够在每周机考上取得满分,最后不仅这门课程我拿到了A,绩点也获得了全系第一。

现在想来,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台阶,你需要拼尽全力才能登上去,但只要登上去就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这段竭尽全力刷算法题的经历对我后来找实习、找工作也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基于此我才能够在临时起意、几乎没有什么准备的情况下进入字节跳动实习以及拿到各大厂的秋招Offer。

拔尖班的好处是选择的余地很多。除了数据库课外,我还选修了分布式系统、数据挖掘、密码学原理等课程。我和朋友们组队一起做了很多有趣的项目,部署Hadoop与Hive,分析不同任务中的性能瓶颈;使用Spark进行分布式的计算;实现数据库的块嵌套循环连接,将执行时间从十几秒优化到一秒以内……

在复旦,我拿过各种各样的奖励,除了一等、二等、三等奖学金,还有数模竞赛、物理学术竞赛的国家一等奖和上海市一等奖、泛海学者、优秀学生等等。在求学之路上,我遇到了很多优秀的同学、名师以及挑战,也收获了一路成长。

大学时的获奖证书

从AI到数据库,关于科研、实习与方向的选择

在研究领域上,我也并非一开始就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