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多元化集团企业主数据治理项目实施的三个难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个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etbdf/

一主数据模型标准的制定难点

1.1主数据模型标准制定

根据主数据管理实践白皮书,简单来说,主数据是指各个系统间共享的数据,往往会涉及到人员、组织机构、会计科目、银行账户、外部单位、物料等。这些数据需要通过一系列编码标准和描述标准定义后才可供下游系统使用,编码的构成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可以由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自动分配流水码来实现。

主数据模型标准通常由一个或多个自然属性字段共同构成,通过不同的特征量、取值、符号等唯一确定不同功能的描述目标,而且自然属性必须具备客观性、稳定性和唯一性,例如一款商品的规格型号、某人的出生日期、企业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都可以当作是某一类主数据的某一项描述属性。

1.2主数据模型标准制定难点剖析

主数据模型标准必然要从定义本身出发,但在实际项目中,由于每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不同,有时主数据标准会被迫加入一些业务型字段信息,例如有的企业把ERP的物料工厂信息、采购组织信息、仓库信息等也加入到物料主数据标准中,仅仅是为了减少业务人员的工作习惯调整和操作便利。

从定义角度来看,标准应具有客观性、稳定性和唯一性;但从企业角度来看,还要考虑源头数据的兼容性、易用性和高效性。如果主数据标准中加入业务型字段信息,会使主数据系统直接管理变化型数据,这并不是主数据管理的优势所在。如果标准以定义为准,各类业务信息需要到相应业务系统逐一完善,又会对工作效率有一定的影响。那么主数据标准是否应该囊括业务型字段呢?

1.3应对措施

思路一:主数据系统只保证数据的唯一性,由下游目标系统统一维护业务信息。

优点:主数据系统负责数据的唯一性,下游系统负责业务信息的准确性,系统间各司其职,优势互补。

缺点:新增数据时,需要先在主数据系统维护基础信息,再到下游系统补录业务信息,应用系统切换导致工作流加长,没有连贯性,用户体验不是特别好。

思路二:下游系统提供业务字段及相应标准,主数据系统作为信息录入前端,将业务字段信息纳入主数据标准中。

优点:新增数据时,只需要在主数据系统统一申请即可,再往别的信息系统集中分发,用户体验度好。

缺点:随着企业的组织逐步扩展、IT系统逐渐增多、业务愈加复杂,主数据的维护成本和集成成本会大大增加,主数据系统会逐渐变成业务系统,严重违背了主数据管理的初衷。

思路一:以主数据系统作为数据源头,进行集中管控,向目标系统统一分发。

优点:主数据系统作为唯一的主数据入口,严格把关数据标准和质量,规范维护法则,实现数出同源、规范共享。作为主数据官方出口,当数据出现问题时,无需多系统协调,只需在主数据系统中修复即可,严格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缺点: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一些已建成系统需和主数据系统重新开发接口并采用前期制定的主数据标准,可能会对已建成的系统和业务流程带来一定的冲击,增加企业的资源成本。

思路二:以已建成系统作为数据源头,数据审批完成生成正式编码后,提交给主数据系统进行统一的备案管理。

优点:不调整已建成系统的原有数据结构,在其基础上进行数据清洗,不仅提高了已建成系统的数据质量,减少对现有业务和系统的影响,也降低了主数据项目成本。

缺点:当源系统无法满足下游目标系统的数据需求时,需要对源系统进行相应调整,同时源系统-MDM-目标系统的接口程序也需要做相应调整,维护成本高,同时随着集成的需求和逻辑逐渐增加和复杂,给源系统带来一定的承载压力,不利于企业主数据的统一管理。

思路三:以一个源系统+主数据系统或多个源系统产生的同一主数据,在主数据系统统一汇集、整合、审批生成正式编码,形成多源头模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