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阿博茨科技余宙创造金融数据的永动机丨CC [复制链接]

1#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雷锋网按:7月12日-7月14日,第四届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于深圳正式召开。峰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雷锋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承办,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协办,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指导,是国内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学术界、工业界及投资界三大领域的顶级交流博览盛会,旨在打造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极具实力的跨界交流合作平台。

7月13日,阿博茨科技联合创始人余宙为CCF-GAIR「AI金融专场」做了题为「AI金融大脑驱动知识处理变革」的大会报告。

余宙表示,“金融领域的知识处理”是当前金融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抠数据、找数据、填数据、画图表等粗活累活充斥着金融从业者的日常,“表哥、表妹、金融民工”的自嘲也由此而发,金融公司需要面对居高不下的人力成本和高离职率的双重困扰。

余宙认为,“人应该成为机器的一部分,而非机器”,通过阿博茨科技的AI金融大脑结合RPA技术,打造一系列超级分析师助理机器人,并运用在日常的数据处理业务中,让机器这台从不歇止的永动机,把人从繁杂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从而投入到更有价值的决策工作中去,是阿博茨科技核心要做的事。

对公司而言,利用机器除了获得人力成本的下降之外,更大的收获是对公司知识的沉淀和对人员依赖的减轻,使公司能够成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让所有的用户和员工都来训练同一台超级大脑。

以下为余宙的现场演讲内容和会后采访,雷锋网AI金融评论作了不改变原意的编辑:

大家好,我的名字非常好记,就叫余宙。很多人说我的英文名字是不是就起Universe好了。我们公司的名字更好记,大家先看中文名叫阿博茨科技,可能有90%以上的人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会想“阿博茨”几个字到底怎么写?是什么意思?其实我们看一下英文就非常容易懂了,ABC。这是一个特别容易测出年龄的问题,一般之前都学过汉语拼音,把ABC用汉语拼音来读一遍,就是“阿博茨”的发音。

从技术角度讲很容易想到,ABC中的ABC分别代表了AI、Bigdata、Cloud,也就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服务。于是我们就起了一个非常接地气的名字就叫阿博茨。

此外,因为谷歌的上市公司叫Alphabet,是一个字母表公司,我们也对标了这样一个目标,就起了一个非常中国化的阿博茨科技。

用机器人解放“表哥表妹”

阿博茨主要做什么事情呢?我们主要是为金融行业提供四类机器人:第一类是抠数据,第二类是找数据,第三类是填数据,第四类是画图表。

刚开始接触金融行业的时候,都说金融是一个知识沉淀和经验非常多的行业。去年我去瑞士银行的时候,出来了一位头发花白的客户经理,说这是我们的资深客户经理,沉淀了30年的经验,要培养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客户经理,能够回答出来你的任何问题,是需要非常大的代价的。那么我们就想,这些知识和经验要如何传承,如何被记录。

谷歌之前收购过一家公司叫Freebase,他们存储了这个世界上庞大的知识库,里面有19亿条人类的知识,但这里面仅覆盖了不到全球知识的1%。我们现在面临的最大挑战和问题,就是人类和机器如何进行沟通。

提到金融,也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去年年底很多人在考CFA,非常着急,一定要在年之前过,因为从年开始的CFA考试要考编程语言了。

打个比方,上个世纪以前学习一门外语是掌握如何和世界上不同的人进行沟通,但在如今的AI时代,掌握一门机器语言是一种最好的和未来世界进行沟通的方式。

那现在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就是大量非结构化知识如何处理的问题。人类现在产生了大量非结构化的知识,比如说我现在站在台上的一段演讲,比如一段视频、一份新闻稿、一份文件。金融行业经常碰到的是研报、公告、新闻资讯、图片、电子邮件,每天大家都被这些非结构化的信息给充斥着。

(金融行业知识的构成)

为什么我们有这个idea呢?几年前我们在做投资的过程中,遇到越来越多金融圈子的人,他们常会说如果你们是码农,我们就是金融民工,因为每天都在干着抠数据、找数据、填数据和画图表的事情,这个行业里对这些人也有一个昵称就叫做“表哥、表妹”。

实际上,大家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非常费时耗力,而且出错率高,业务也重复。根据之前的一项全球统计,有35%的公司倒闭是因为人力成本过高,人力成本可能是压倒这家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

随着现在的年轻人不断开始走向更重要的工作岗位,我们也听到很多老板在抱怨,说现在的90后甚至是00后,大家都非常喜欢创新型的工作,讨厌枯燥乏味的工作,每天让他干着“表哥、表妹”的活,离职率非常高,结果好不容易培训了一群人,刚掌握了公司的数据结构和信息之后,就离职了。

上次我们就碰到一个首席经济学家,他有一个培养了三年的分析师助理要离职了,要去寻找人生新的意义。他的工作每天就是从各种金融终端里面去抠数据,做图表。这样的工作非常枯燥乏味,对于人本身的成长来说,老一代的金融分析师可能会说这是一个培养数据感的过程,就是如何对这些数据更加的熟悉。但对新一代的人来说就比较重复了。

(处理数据or浪费生命?)

对机构来说,去年有一本书非常流行,就是瑞·达利欧写的《原则》,里面有个核心观点对我来说非常有价值,他说:人应该成为机器的一部分而不是机器。因为人是有感情、有情绪的,会累,不能24小时工作,所以,我会考虑我应该如何做一个系统,让人成为机器的一部分。

刚才提到了重复的工作量,在日常工作中,相信这些工作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金融行业中的一些事情。这里的什么事情需要人来干呢?数据挖掘、采集、处理等会充斥在“表哥、表妹”的日常工作中。

因此我们做的事情,就是通过ABC的金融大脑,把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技术以及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技术,运用在日常的数据处理工作中。就像一条生产线,把原始的材料丢进去,最后能够有一道精美的菜肴被做出来。金融分析师就像一位厨师,要有人帮他买菜、洗菜,切菜、准备佐料,而这些工作都可以用机器人来替代。

AI三层次成就超级分析师助理

(ABC金融大脑三层成就超级分析师助理)

那么AI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呢?我认为有以下几层:

第一层是认知引擎层,就是第一步打开了人和机器世界沟通的环节,如何让机器能够读懂一张图、一张报表、一份文件呢?首先是让机器人具备一只眼睛。

传统的人机交互方式,首先是让人学会编程语言,让所有的数据被处理成结构化。不知道现场有没有数据分析师或数据科学家,我们也会大量地处理数据库里的结构,在很多应用场景里,有一些分析师要找研究报告里面的图表,有几十页甚至上百页。

比如说我想知道前一阵子海底捞刚上市,海底捞的门店数量有多少?如果要搜这个数据,最理想的是丢给你的实习生做,让实习生在众多海量的报告里把这个东西找到,帮你提交出来。

这时候如果用机器的话,机器首先要阅读这些大量的报告,然后才能把这些数据找到。认知层就是把所有非结构化的数据,包括公告、研报、新闻、图片、视频和语音都可以解析出来。

第二层是感知层。它和认知层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打个比方,比如说看到街上有一个红绿灯,知道红灯停、绿灯行,或者红色代表的是警示、注意、慌张,绿色代表的是平和,这些都是感知层做的事情。认知层上,机器只能识别是红色还是绿色,RGP值是多少,是不带有任何情感的。

那么在传统的识别层面上,比如说我们解析一张财务报表,或者是解析一段文字,比如说里面出现了2.,中间是一个逗号,百万美元。中间的逗号到底是属于单位的分隔符,还属于金融单位呢?这些都是需要结合上下文,有专业的金融知识,才能把这些数据和信息结构整理得更好,这就是对内容和数据的理解。

所以我们说AI的技术必须放在非常垂直、非常细分的领域,才有可能做好。像谷歌那样,把人类所有的事情都干了,那是好事情,但不是创业公司的菜,也不是小公司能做的事儿,我们就要选择一个非常垂直、细分的市场。

另外一个案例是,可能很多人都在用iphone,号称有最强的语音助理,但是我们也经常发现它很蠢,因为有时候导航还不如国内的百度和高德,就是因为百度和高德在导航这个上面累计了大量的训练样本,所以它的感知层就会做得更好。

第三层是可视化。当机器读懂信息之后,如何把这些信息回馈给人类的分析师,就要有一套自觉的能够绘图、会标的引擎。假设我是一个刚入行的分析师,你丢几个数据给我让我生成一个图表,我就是什么都不知道,唯一能够做的就是读那些老司机的报告。

目前ABC的引擎已经学习了超过3千万份金融的文档和报告,阅读了超过10亿张的金融图片和信息,当你扔过来一些数据之后,可以自动的把表格、图纸绘制出来,这就是金融大脑。

对于所有人来说,这个机器人就像是一个超级实习生或是超级分析师助理。AI的这几层,可以极大帮助分析师解决对于公开市场上的数据进行获取,同时如果在进行私有化部署之后,还能够大量挖掘自己家里的海量数据。

经常说很多金融机构是坐在金矿上,但由于这些数据都是隐藏在各种文件中的,被沉淀在金矿里,默默无闻地躺在那里,只有人肉挖掘机挖掘,但现在我们就可以用机器人去做了。通过自然语言的检索和语义的分析,可以实现一些简单的问答,最终能够把这些数据进行可视化。

创造金融数据的永动机

最近在整个金融行业,尤其是全球的技术行业,RPA机器人特别炙手可热。我们有的金融大脑,结合RPA的技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延伸,从大脑到手脚的延伸,做到“知行合一”。

RPA和前面的绘图、找数据的机器人有什么最大的不同?答案是:它的流程性比前面的更强。我们经常说RPA解决两个问题,就是在流程上的断点和阻塞点。什么是断点?我们试图做一个永动机,或者是一个全自动化的流程,让这个事情从输入到输出能够完整的经历过去,但现在发现中间存在很多的断点。

举个例子,比如说银行做信贷,收集上来的大量的纸质的扫描信息,现在是不是可以全自动化的录入到风控系统中去?在没有金融大脑之前,传统的RPA机器人需要人作为预处理的输入终端,由人手抄的方式把信息,或者是通过OCR的方式输入进去,但是机器人不能识别和理解里面的内容,导致大量的RPA机器人在复杂的工作中会失效。

(传统RPA和AI时代的RPA的区别)

在终端层,比如说现在的传统机器人,可以支持一些网页、windows的程序或者其他的程序,做过程序开发的人就知道,可以在HTMA里面找各种各样的标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碰到一些本地的客户端的程序员,他是自己绘制的界面,可能是通过坐标和点击区域进行的描绘,可能对机器来说这个界面就是瞎的。

最锉的RPA机器人是什么样的呢?每填一个格子点一下,就是把表单完成填写。演示的时候,就是QQ弹出一个消息,再往下点就是各种花边新闻,整个流程就被中断掉了。

如果是不带视觉、不带AI的传统RPA机器人,很容易在各种事物的处理流程中,像一个机械臂没有眼睛一样,被当前的流程所困惑。

而新一代的RPA通过人工智能够给RPA附上眼睛、大脑,能够读懂非结构化的文本、应用程序,同时进行相应的决策。这样的RPA就能够解决传统的只是模拟手脚操作的过程,进化到能够模拟一些初级员工在工作中的重复性劳动。

(Everdroid-认知RPA机器人)

我们的RPA机器人叫做Everdroid,Ever是永远的意思,代表着永不停歇,可以7×24小时为大家提供服务和工作,从成本和代价来说,至少是普通人工的3倍提升,成本上的降低就更多一些。

所以能够使得赋能的RPA机器人有感知、认知和相应的训练出来的职业技能。当他所处的工作和流程越垂直、越细分的时候,就越能够发挥机器学习的优势,成为一个老司机。

对很多的机构来说,最大的收获不仅是人力成本上的减少,更多的是对公司知识的沉淀,对人员依赖的减轻,使得机构成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让所有的用户、所有的员工来训练一台超级大脑。

当然这个对很多员工来说听起来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但是对未来市场的成长来说,就是需要机构赋能这些用户,谁家在这场军备竞赛中储备了更强的武器,反而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优质人才。也使得工作者能够从事一些更有价值的工作,而不是每天在重复性的劳动中度过。

对于机器人来说,可以适用的场景包括券商、银行、财务以及各种各样的其他金融场景,在金融行业,甚至是一些跳出金融行业的跟数字、报表打交道的行业,机器人都是有使用场景的。这让阿博茨的RPA从金融行业得以拓展到诸如财务等更多的领域,可以覆盖更多的企业类型。

(Everdroid覆盖的场景)

另外,ABC的RPA与一般公司的区别是,我们建设了一个RPA开放平台。一部分开放是将ABC金融大脑和RPA技术开放出来,让外部的开发者通过简单的模型配置,就可以创建一个流程机器人,为企业自动化创造一个独有的解决方案,为此我们创建了一个开发者社区,网址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