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论坛

首页 » 分类 » 灌水 » 许石林让陈丹青刺痛的到底是谁ui230cfs
TUhjnbcbe - 2020/6/25 10:47:00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

许石林:让陈丹青刺痛的到底是谁


作者:许石林陈丹青、韩寒“冒犯大师”话题原本已凉,不料陈丹青上月在上海售书签名会上又被媒体将话题挑热,有人又过来痛刺陈丹青连带先前的韩寒。日前,陈丹青专门撰文将自己的意思表达清楚,名叫《我可不可以轻声对权威说“不”?》。看了陈文,回顾整个事件,我试着用最不文学的心态和语言,将这重新热起来的话题掰扯掰扯——尽管说世上所有的比喻都是有缺陷的,但是有人把陈丹青、韩寒比喻为“皇帝的新衣”中说真话的男孩儿,根本就不靠谱儿,是个比不上的比喻,胡扯得劲儿大!比喻陈、韩为说真话的男孩儿的错误在于:一、高估了自己的眼力,低估了自己的人品——就是把自己比喻成皇帝身边的大臣和侍从等等,能看见皇帝是光屁股没穿新衣的,可是畏惧皇威或习惯顺承,只能说假话。二、认识不到陈丹青、韩寒这种类似私下的谈话,无意中给被体制和习惯以及人性之恶之惰编织的所谓“大师”幕布上划了道口子,让麻木的人头顶闪过一道闪电、掠过一阵清风。还有人质问:陈丹青、韩寒有什么资格说这说那?这种低能的话本不值得一提,什么叫资格?哪里有资格评审机构?谁来评审并给别人定资格?你吗?你配吗?——你说不清!你不敢这么担当。还有人说,什么大师曾经把我震撼了、把我感动了啥的,你咋能说他们不是大师呢?这叫什么话?震撼你还不容易?感动你还不跟玩儿似的?嗷——震撼了你、感动了你,就震撼感动了全世界了?就是大师了?就算是你的大师,那就一定非得也是别人的大师?其实,所谓文学艺术大师,就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跟“四大什么”、“八大什么”、“南啥北啥”类似。偶然地,有个人叫了这么一下,有个机会,散布开了,就这么叫起来了。这么叫,好处是方便,缺点是以偏概全、挂一漏万,文学艺术界多少真正的好作品就这么被概掉了、漏掉了。真正对文学艺术有所了解、有所关心、有所需要的人,是不会受这种打包概念的糊弄的。只有对文学艺术不关心、不了解也不需要的人,才需要这些。还有些貌似与文学艺术有关系实际上最没关系的,却很愿意高举打包概念的旗帜,让大师们给自己开路,刮死人脸上的胭脂给自己化妆。这种人最在意你拆包、破坏概念。比如我曾经说某省的著名老画派,已经跟他们现在这一拨儿画家没有关系了。但是,今天该省这些画画儿的非要把自己的名字紧紧贴在那些死了的大师名字后面,因此,他们非要说自己就是那个画派的,非要认别人为祖宗,特傻特可爱。一般人知道一个囫囵的文学艺术大师的名字,就牢牢地记住了,他们跟文学艺术没有关系,也不需要、不关心,但是陈丹青、韩寒这种人要是说某某不是大师,会把一般大众气坏的。为什么?因为大众的世界也是需要一个完整感的。大众感觉完整的世界里有个文学,偶尔沿着这个世界的边缘转悠一圈,感觉完整就行了,他并不一定真正抚摸这个边缘,更不一定会站在这一段儿驻足欣赏。走到文学艺术那儿,大众根本不愿意看,但无意中瞭一眼:甲大师、乙大师、丙大师、丁大师他们都在啊!大众感到世界是完整的,放心了。你陈丹青、韩寒突然说他们不是大师,就等于让大众的世界突然缺少一大块,他再转悠的时候发现有一块塌了,他感到不安全了,关键是他不知道怎么补!原来的那一块是别人打包的,大众从来没有拆开看,也不必拆,现在被一阵飓风给吹倒了,或者吹得快倒了,大众感到很不安全,于是叫你闭嘴。世上的事儿就是这样:人的名气、名望,所谓名家、大师等等,很大一部分是被不了解、不关心、不需要你的人养活着的,只有这些人才能养活你。真正需要大师、亲近大师、认识大师的,就最怀疑大师,就不养活大师。

1
查看完整版本: 许石林让陈丹青刺痛的到底是谁ui230c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