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他们在软件楼实验室,相遇、相知、志同道相合。
三年后,他们在炎炎夏日中,收获、告别、征程再出发。
北京工业大学19届信息学部软件工程专业硕士毕业生,同一位导师,四位研究生,阿里,百度,腾讯,爱奇艺……四份互联网巨头offer!
三年互相扶持,彼此激励的难忘岁月,一段铭记于心的校园时光
这期毕业季工小V和你一起分享北京工业大学于学军教授门下,研究生学霸团风雨求职记!
李圳
19届软件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于学军
毕业季通过了IBM中国、美团、爱奇艺的面试,最终选择加入爱奇艺
毕业季求职经历分享
毕业季招聘主要分为春招和秋招。各大公司在春招期间会招聘大量暑期实习生,时间大致是3月到6月,大部分公司会依据实习表现判断是否直接留用实习生。
春招有利也有弊,利在于有机会直接拿到正式offer,弊在于若公司没有留用将耽误准备秋招,甚至错过秋招的黄金时期,因此可依据个人情况及公司口碑判断是否参与春招实习。
秋招的时间大致是8月到12月,秋招面试通过会直接发放正式offer,因此是求职的黄金时期,大部分人会在这段时间拿到心仪的offer,我同样是在秋招时拿到的offer。
杨秉书
19届软件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于学军
毕业季通过了百度、阿里巴巴、微软中国、腾讯的面试,最终选择了腾讯的offer
毕业季求职经历分享
我参与面试的公司按时间顺序分别有:阿里巴巴、IBM中国、百度、腾讯、今日头条、微软中国。各个公司招聘风格不同,国内企业偏重于实战经验,国外公司则偏重于算法和程序鲁棒性,作为一个合格的面试者,算法、实战、代码鲁棒性、源码理解、表达能力都需要全面学习,因此在投递简历前应该有系统的复习。
林雨
19届软件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于学军
即将入职阿里巴巴集团
毕业季求职经历分享
对于没有面试经验与实习经验的我来说,找第一份实习的经历是十分困难的。我先后面试了小米,搜狐等公司,但是结果不尽人意。经过几次失败,我重新开始梳理面试过程之中的面试技巧,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在面试过程之中扬长避短,最后获得了阿里的offer。根据我的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1.多参与项目实践获取实践经验
2.寻找项目之中的难点与亮点,面试时可以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3.巩固基础知识
4.对于技术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卓威
19届软件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于学军
即将入职百度集团,毕业季求职经历分享
总结我的校招之路,可以用“热爱+坚持”来概括。
乔布斯是我心中的偶像。通过研一参与的的项目实训,我接触到了iOS开发,从此我就热爱上这个方向。
在校招之前,我需要准备iOS专业知识、算法、数据结构、网络原理、数据库等多方面的内容。需要准备的东西很多,要想在校招中顺利拿到offer,要在确定发展方向后就一直保持学习。
现在的公司在招聘时,非常注重基础的深究,比如iOS中某个设计模式或者框架的实现原理、算法的考察、网络原理等学科的掌握情况。你可能做过很多项目,但是如果只注重最终的实现结果,那么你的基础可能不会牢固,对技术的理解就只是停留在表层。显然,这不会符合公司的要求。在基础扎实的前提下,如果你拥有一些非常出彩的项目经验,这会是非常大的加分项,说明你拥有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只是纸上谈兵。
优秀offer光环下,他们心中更多的,确实无尽的感念。
三年光阴,一谢母校,二谢恩师,再谢挚友,此去不经年,后会必有期,我们将于中国互联网大浪潮中再相聚!
工大读研三年,他们对工大有这极深的情意。真诚地感谢北工大为他们提供平台和良好学习氛围,的让他们在海量的学术资源中收获知识,在珍贵的实践机会里丰富阅历,在一次次挫折历练中逐渐走向成熟。在北工大,他们度过了三年充实富有意义的研究生生涯。他们说:“我为身为北工大的学生而感到自豪,希望今后我也能为您争得荣光。”
值此毕业离别之季,他们衷心地祝愿母校越来越好,也祝愿各位学弟学妹学业有成,将工大精神代代传承。
他们四人都深切地感谢于学军教授在三年研究生时光中,对他们的科研方法上的培养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于教授对学生要求严格。做课题研究时,她首先要求学生广泛阅读大量研究领域内文献。广泛阅读为基础,再找感兴趣的研究题目就有据可依。兴趣为先,钻研为重。
接下来,他们就需要开始对于自己研究点进行深入的文献阅读,不断厘清思路逻辑。严师用心必良苦。正是在于教授这样有条有理的教学指引下,他们得以不断深化研究工作,最终顺利完成论文。于教授也会经常给他们参加实践项目机会,学以致用巩固所学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团队沟通合作的能力。
同学三年,性格不同的他们,却有着同样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和不断追求知识的渴望。互相学习,一同进步,这是他们三年中最美好的回忆。
毕业之季,北工大学子凭借坚实的专业基础,全面的综合素养,热忱的赤子之心,远大的理想担当,奔赴各个岗位。
不息为体,日新为道,牢记校训嘱托,传承工大精神。不负恩师教导,不负母校寄托,不负社会厚望
一段旅途画上终点,勿恨别离,莫愁前路,今日告别,天下谁人不识我,他日重逢,携手再赴新征程!
来源:北京工业大学文字:崔葆莉排版:李霁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