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在新售出的车型中,智能化技术的渗透率也正大幅提升。
在当前各家车企旗舰车型的基础素质普遍不错的背景下,智能驾驶和数字座舱功能已经成为同等价位区间上车型产品最重要的竞争点。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我们,时下所有主机厂都在发力智能驾驶,而且优先级通常要高于智能座舱。
传统汽车上,用户在驾驶中占绝对主导地位;智能汽车的驾驶模式,则趋于向人车共驾演变。这种驾驶模式变化,对车内的地图导航也提出了新的需求。
11月4日,在年腾讯数字生态大会上,腾讯面向汽车产业链提出了以「云、图」为核心的业务战略,并发布全新地图导航产品——腾讯智驾地图。
智能汽车时代需要全新的地图产品,这正是腾讯智驾地图的切入点。
简单来说,「为智能驾驶而生」的腾讯智驾地图,将高精度地图、ADAS地图、标准导航地图从数据源上进行了统一融合,针对智能驾驶、辅助驾驶和人工驾驶,可自动切换符合场景需求的地图形态,希望使人工驾驶和机器驾驶的导航都更加准确流畅。
腾讯预计到明年第二季度,其智驾地图将正式量产上车。
1、导航地图与高精地图数据不匹配,是智能驾驶系统体验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汽车就像通信设备一样,正在变成一个超级终端。智能驾驶,则是这个新终端上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特性。
当前,在智能驾驶汽车上,存在3类地图:
1)一种是给人看的普通导航地图,它向用户展示路网信息,提供从A点-B点的路径规划,在部分路段可以提供车道级的指引;使用普通导航地图,驾驶过程更重要的是驾驶员的信息提取和视觉判断等能力,也就是以人为主。
2)另一种是给机器「看」的高精地图,高精地图的的绝对精度通常亚米级,相对精度可以达到分米级甚至厘米级。除了道路的拓扑关系,高精度地图还提供包括道路坡度、曲率等在内的多重要素信息,其核心是用精确丰富的数据来指引机器驾驶。
3)而ADAS地图,在精度、要素丰富程度以及信息更新的频率上,都介于普通导航地图和高精度地图之间,常见于时下非常流行的高级辅助驾驶功能(如蔚来NOP)。相比高精地图,它的绘制、更新成本要低不少。
这3类地图中,普通导航地图起步最早,它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普及;而高精地图则是在年前后的自动驾驶浪潮中才开始快速发展起来。
在智能驾驶功能开发中,导航地图与高精地图之间需要密切配合。
使用智能驾驶功能的过程中,系统会首先将普通导航地图的路径规划传递给智能驾驶系统,告诉车辆在超视距的范围应该如何行进,导航地图与高精地图信息结合是车辆决策路径规划的输入。
这时候,如果普通导航地图和高精地图,两者的数据不匹配,智能驾驶的体验就会变得糟糕。
而过去在业内,普通导航地图、高精地图以及ADAS往往是各自发展而来,这个时候三者的数据可能出现不能良好匹配的情况;
对应地,智能驾驶系统可能会频繁退出,提示用户手动接管。
腾讯认为,要解决这类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实现「三图合一」。
2、三图合一,智驾时代的地图
怎么实现「三图合一」?
腾讯车联总经理王万新告诉汽车之心,在内部,实际上腾讯是通过一份高标准的基础数据,在这个数据基础上,按照不同的规格和要求,产出高精地图、ADAS地图以及普通导航地图,从而在源头上解决数据的一致性问题。
过去,因为行业内普通导航地图与高精地图各自发展,所以不少图商内部是采用独立的团队来开发各自的产品。
王万新告诉我们,三图合一的挑战,首先需要打破原有地图产品分别在普通导航地图、高精地图、ADAS图下做数据规划的现状,要考虑在一个座舱内,使不同的团队在一种地图数据结构下规划各自的地图产品;普通导航地图和高精地图的日常更新也需要具备一致性。
其次,整个地图产品提供给不同车企的智能座舱团队和自动驾驶团队使用时,需要根据对方不同的需求对地图数据输出作过滤,也是另一重挑战。
腾讯从年进入地图行业,经历从离线地图到互联网地图两个时代,目前正处于第三个时代——智能驾驶时代。
过去在移动互联网的地图应用上,高德和百度占据绝大多数市场份额。
但王万新告诉我们,在更广义的地图产品形态上,腾讯基础地图服务的市场份额实际上是全国第一,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