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论坛

首页 » 分类 » 分类 » 知鱼财经BTC视频课程笔记第二节BT
TUhjnbcbe - 2025/8/4 15:55:00

一.货币发展到比特币出现的简史

货币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金融工具。它的出现改变了人类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交易效率,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迄今为止,人类经过了从原始货币、金属称量货币、铸币、纸币,到现在研究应用加密数字货币的历程。下面我们就简单说一下货币发展到比特币出现的整个历史过程。

第一阶段:以物换物。也就是实物货币阶段。这一阶段的人类大部分是处于原始社会,因为没有统一的文化,统一的度量衡,但是却拥有同样的生理需求。所以部落和部落之间大概就是以物换物,用我的石器换取你的猎物。慢慢就出现了等价商品,比如贝壳,布帛,衣物,牲畜等等。

第二阶段:金银条块阶段。随着部落的壮大,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人类之间的交流逐渐变多。他们发现以物换物已经满足不了日常所需了。因为粮食,牲畜,贝壳等存在着天然的缺陷,要么就是数量过多,要么就是不易保存,怎么办呢?人类开始寻找稀有物品作为等价交换物,金子和银子就是在这个时候确定了自己的历史地位。这一阶段,人类脱离了原始社会,开始逐步形成大型部落,甚至出现了国家的雏形。

第三阶段:铸币阶段。这一阶段的人类文明已经得到了大力发展,并且进入了封建社会阶段。帝国把持着钱币的制造,也把持着经济的命脉。人们发现金条银条不好度量,于是帝国铸造了统一的货币,使得交易起来更加公平。人类的文明得以告诉发展。

第四阶段:纸币阶段。我国很早就出现了纸币,不过基本上纸币流通不开,因为古代没有防伪技术,所以真正的纸币出现是在蒸汽革命之后,人类进入了工业阶段,彻底从繁重的劳动力之中解脱了出来,从此科技日新月异,从此人类社会进入高度文明的状态。封建统治和帝制到达末期,最后消失。

第五阶段:电子货币阶段。这是十年以来告诉发展的阶段,现在人们出门几乎都不带现金了。手机轻轻一点就完成了交易。这在人类的历史上是有划时代意义的。货币的虚拟化也意味着人类正式进入了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对接的阶段。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第六阶段:去中心化加密数字货币。前面五个阶段说到的货币体系由中央机构掌握货币的发行权、控制权和记账权,古今中外由于滥发货币从而造成通货膨胀,引发严重的危机,比比皆是。比如: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希腊债务危机;津巴布韦滥发纸币引发严重通胀,津巴布韦元沦为垃圾货币等。一个名为“中本聪”的人发表一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论文,提出一种全新的货币系统,大家都有记账权,货币不能超发,整个账本也完全公开透明,结合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密码学保障其安全性,年第一枚数字加密货币“比特币”诞生了,它的底层技术被称为区块链。数字加密货币实际就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来维护一个公开透明的超级账本,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而不是依靠中央机构。

二.比特币简介

1.比特币的产生

年10月31日,中本聪在一个隐秘的密码学讨论组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的现金支付系统》的研究报告,详细阐述了对于电子货币的新构想。

年1月3日,中本聪发布了bitcoin客户端的第一版。

任何人只要下载BitCoin程序,就可以通过这种算法算出结果,胜者即获得一定数量的比特币,这种获得比特币的方式称作“挖矿”。

全球计算机用户可以在全球的任何一个地方和任何一个时点接入比特币系统,从而成为“矿工”。

按照规则,目前平均每10分钟网络会提供25个比特币,产量每四年会缩减一半,而且比特币系统会自动控制数学题目的难度,来保证比特币的产生速度;同时,很多人会使用同一程序做“抢答”,而且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样,用户“挖矿”难度越来越大,当一枚又一枚比特币被“挖”出来后,存量的比特币将越来越少,后续的“挖矿”程度更加艰难。

直至年最后一枚比特币被“挖掘”出来,这种电子货币的总供给量将锁定在万个。

2.比特币的原理简介

比特币的本质其实就是一堆复杂算法所生成的特解。特解是指方程组所能得到无限个(其实比特币是有限个)解中的一组。而每一个特解都能解开方程并且是唯一的。

挖矿的过程就是通过庞大的计算量不断的去寻求这个方程组的特解,这个方程组被设计成了只有万个特解,所以比特币的上限就是万

每一个比特币的节点都会收集所有尚未确认的交易,并将其归集到一个数据块中,这个数据块会和前面一个数据块集成在一起。矿工节点会附加一个随机调整数,并计算前一个数据块的哈希运算值。

挖矿节点不断重复进行尝试,直到它找到的随机调整数使得产生的哈希值低于某个特定的目标。由于哈希运算是不可逆的,寻找到符合要求的随机调整数非常困难,需要一个可以预计总次数的不断试错过程。

当一个节点找到了符合要求的解,那么它就可以向全网广播自己的结果。其他节点就可以接收这个新解出来的数据块,并检验其是否符合规则。如果其他节点通过计算哈希值发现确实满足要求(比特币要求的运算目标),那么该数据块有效,其他的节点就会接受该数据块,并将其附加在自己已有的链条之后。

除了将接收到的交易信息打包到数据块,每个数据块都会允许发行一定数量的新比特币,用来激励成功发现数据块的矿工。

3.比特币的货币属性

“去中心化”的比特币:与传统的虚拟货币不同,比特币不受虚拟货币发行机构的控制,而是由比特币网络所有节点集体进行管理。没有任何政府和机构可以控制比特币的发行和使用,比特币的发行过程只受算法的控制,除非所有的比特币网络节点都改变算法,否则比特币将以预定的模式持续发行。

完全匿名:比特币的交易各方可以通过随意变化的收款地址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交易成本低廉:比特币交易是免费的,交易成本极低,只需占用交易人电脑的一点CPU时间、存储空间和网络带宽而已。不通过任何金融机构方便地进行互联网上的汇款,也没有任何第三方可以控制或阻止比特币交易,当然也不需要缴税。

没有通货膨胀:由于受算法的限制,比特币的总供应量是受控的,永远也不会超过万个,因此人们不能随意制造更多的比特币。这种限制避免了由于中央银行的不良政策和人为干扰所造成的通货膨胀。

易损性:比特币只存储在电脑中,没有任何实体与其对应。一旦存储比特币的电脑硬盘损坏而没有备份、电脑被盗或者存储比特币的U盘遗失,将永远无法找到那些比特币。

无限可分:传统货币在购买小额商品时,只能够使用相应小面额货币进行,事实上存在一定的交易成本。贵金属货币虽然可以任意分割,但分割的费用已然形成了交易成本。而比特币的不仅可以无限分割,而且毫无分割成本。这样若比特币在行使货币职能时,流通中的比特币不足便会造成比特币升值,交易低价值商品可通过拆分比特币进行。

比特币是一种新型的货币,不仅仅因为有人接受它,从本质上来说,比特币与传统的货币,特别是金银货币具有完全一致的特点。

根据经济学理论,货币具有五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而比特币也同样具备这五大职能。

价值尺度:比特币的价值体现在它是通过消耗大量的计算能力和电力制造出来的,在挖掘过程中消耗的劳动全部转化为比特币的价值。

流通手段:现在已经有上百个网站接受比特币,比特币正逐渐成为商品交换的一般媒介物。

贮藏手段: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即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

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毫无疑问,比特币具备这一职能。

支付手段:由于比特币便利廉价的支付特点,目前,在程序员群体中用比特币换取服务已成为时尚。随着比特币日渐普及,普通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交易将会越来越多地采用比特币。

世界货币:比特币基于互联网而存在,它的使用没有国界,也不会受到任何国家和政府的控制,非常适合作为国际问贸易的支付手段。

3.比特币的未来

3.1.积极观点

在年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饱受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压榨的人们,早已对中央银行对于货币币值的操控深恶痛绝,出于对自身财富的担忧,人们需要一个发行量不受权力机构控制,并随着经济变化稳定变化的交易媒介。虽然比特币并没有实现发行量随着经济变化稳定变化,但是其第一次实现去中心化却令对量化宽松咬牙切齿的人们看到了曙光。在这样的背景下,去中心化货币的研发绝不会停止。

比特币的迅速崛起并不是一个偶然,而是人们对于去中心化货币的迫切需求的体现,同样也是去中心化货币走入货币体系并逐渐扮演更加重要角色的一个开端。有人甚至可以认为,去中心化尝试开启了货币的未来。

同时现有的货币体系存在着难以解决的缺陷。由于其中心化的特性,现有货币存在无法解决匿名支付,寻找第三方比较困难,货币跨境支付费用昂贵手续繁杂和持续的高通胀问题等等,这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正随着比特币的问世而崭露转机。比特币的出现将填补货币体系的缺口,更好实现交易的媒介职能。

比特币建立了一种至今为止最为完美的货币数量控制机制,实现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的伟大设想,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和现行法币。根据金融服务公司Javelin的数据,全球实体现金的使用正在逐步收缩,年仅占交易份额的27%,并且预计到年将下降至23%。造成这种现象或是因为全球正在逐步倾向于移动支付和信用卡及借记卡支付,而网上零售的规模也在剧增。在此背景下,网络虚拟货币也得到大显身手的机会。

看好比特币的经济学家认为比特币通过算法来控制供给量的做法对创造一种有力的价值存储模式很有帮助。他们判断,如果这种货币能够建立自己的价值,一种新的体系或许才刚起步,且最终将比特币转化为真正的货币。

对比特币的信任是一种基于原理的信任,也许现在它会产生阶段性的泡沫,但这是一种货币成长中必然的经历。在传统法币的产生和发展中也有过这些阶段。未来虚拟世界的经济是构建在虚拟货币基础上的,这是比特币的价值。

3.2.消极观点

四大命门:

政治命门:无法偿性

首先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原因在于,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不会轻易放弃主权信用货币的发行和流通权。目前各国货币在本国境内的流通和使用是以国家强力机器为依托,以国家法律规定为标准的一种强制性行为。在现有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下,比特币如果想成为全世界所有主权信用货币的挑战者,最终下场只可能是被所有主权信用货币的发行者——各国政府所封杀。

经济命门:通缩性

特币相对匮乏的总量必然无法适应不断扩大的社会生产和商品流通需求,从而导致通货紧缩,给经济发展带来更大危害。如果比特币成为全球的主要货币,那么全球经济将陷入严重的通缩中去,商业价格都将持续下跌,全球经济也将步入严重衰退的深渊。

更糟糕的是,比特币没有集中发行和调节机构,货币当局不可能通过改变比特币的供应来调节宏观经济。这种“去中心化”的特性更容易使之成为投机对象而不是交换媒介,币值的剧烈波动又提供了巨大套利空间,从而进一步推动过度炒作,形成恶性循环。

法律命门:匿名性

由于比特币建立在一套点对点的分散化系统之上,外界无法通过某种核心基础设施人为控制或关闭它,也无法查找到资金流向背后的个人信息。

技术命门:可复制性

从技术上来说,所有虚拟货币的产生方式、交易模式、储存方式等都不具备独特性。任何有自己的开采算法、遵循P2P协议、限量、无中心管制的数字“货币”都有可能取代比特币。随着比特币的迅速崛起,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超过60种P2P加密货币。比如逐渐为人们所熟知的莱特币(Litecoin),它也属于一种P2P的开源数字货币。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毫不留情地批评了比特币,将其称为“金色的数字锁链”,他认为:“一个货币体系的要求并非让持币者变富;我们要货币体系实施交易,让整个经济变富。”

比特币的灵感来自于金本位制度。虽然理论根源来自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但比特币却引起了一些今天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的批评。他们的批评一般包括两个方面:没有如黄金那样的内在价值,他们仅仅是存储在计算机中的比特;系统无法满足的“Misean回归定理”,它解释说,货币被接受不是因为政府法令或社会惯例,而是因为它植根于有一定购买力的某种商品中。

所谓“Misean递归定理”是指,商品其t时刻的价值决定于其t-1时刻的价值,一直追溯到第一笔交易的诞生。也就是说,黄金的价值首先从第0日的使用功能中获得,随后它才有了货币价值。这意味着,货币被接受不是因为政府法令或社会惯例,而是因为它植根于有一定购买力的某种商品中。

部分经济学家认为比特币因供给量有限,因此注定无法成为货币的有效替代物,同时觉得比特币会因为没有任何使用价值而彻底覆灭。比特币之所以被疯狂的追捧是因为媒体炒作,深层次原因是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波及大家对全球金融体系的不信任。

当然不管大家对比特币怎么看,咱们拭目以待比特币未来的发展。

三.比特币常见术语

1
查看完整版本: 知鱼财经BTC视频课程笔记第二节B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