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成本,是指以往发生的,但与当前决策无关的费用。从决策的角度看,以往发生的费用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某个因素,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不考虑以往发生的费用。
沉没成本是一个经济学术语,皮皮灰是从某本书上学到的,皮皮灰并不懂经济,但觉得把它用在考研上,还是有用处的。
书中说,有一次约一位搞经济学的朋友到家里做客。结果,我临时有事耽搁了,等我急急回到家里,去发现他正坐在我家门口看书呢。他说:“我如果傻傻等你,成本还要继续沉没,我习惯带一本书,以备成本沉没的时候产生溢出收益。”
这句话中的沉没成本触动了皮皮灰。
在今年的考研中,又何尝不发生这种情况。学校突然改考,不少学生措手不及,是应该改考,还是换一所考自主命题的院校?
XX大学从数据结构改考,考生备考所复习的自主命题数据结构也就成了沉没成本,毕竟数据结构自主命题往往注重的是各种算法的手工模拟,也就是画图题,甚至于有不少学校的自主命题数据结构中会出名词解释的题型。
统考就不一样了,数据结构部分考察2道解答题,11道选择题。但是之前在自主命题数据结构中学的知识点并没有改变,仅仅是考察方式发生了改变。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普遍具有“信息回避”(informationavoidance)倾向,即当一条信息令人感到不适或挑战人的世界观时,我们会下意识地回避它。例如,21考研大批院校改考,考生往往不愿意走出自己数据结构的舒服圈改考。
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健康社会学家路易斯·基欧(LouiseKeogh)等人做过一项研究,参与者的女性亲属中都有人患有某一类型的乳腺癌。研究人员请参与者提供一份自己的血样,然后信件告知参与者此次研究识别出了她们的基因信息及患上乳腺癌的风险,并会安排有兴趣的参与者到一家*府资助的癌症诊所做进一步检查。尽管在澳大利亚基因检测是免费的,但犹豫或回避得知其健康信息的参与者不在少数。
走出数据结构舒适圈,冲向统考!
适当的调整复习方法,做好备考计划,剩下的几个月时间冲一冲绝对是没问题的,不说考多高的分数,混过国家线还是绰绰有余的。
如果时间上不充足,适当的放弃一门专业课也是可行的。
有的同学担心,我努力了,不一定会有结果。你要相信学习的任何努力都不会白费,区别只在于是结大果还是结小籽,是立马结果还是未来显效。
在复习过程中在工作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不说远的,刷完,通过互联网公司的校招是绝对没有问题的。
但想取得大效,必须要突破临界点,时间的投入、精力的投入和方法的科学,都要足够。大家都知道99°的水并不会烧开,需要这最后1°的加持水才能烧成开水。
做出决定,一起改考吧!
人一定不是一朝就成功的。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于它现时的明艳,却不知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努力,任何时候都不晚,开始,任何时候都不晚。你现在痛苦,以后未必会舒坦,但若是你现在过得无忧无虑,那么以后你必定会痛苦。今后的日子里,若有一天,当你被生活压的喘不过气来,整日忙于柴米油盐之时,也许懊悔,也许失落,但你没有办法,因为,你昨天选择的放纵,就注定了今天的命运。放弃安逸,远离舒适圈,你得到的,不只是明天。在多年以后的某天,你可以骄傲地对别人说起时光不枉少年,我曾被岁月宠爱过。虽千万人,吾往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