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论坛

首页 » 分类 » 常识 » 基金委发布一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指南
TUhjnbcbe - 2021/1/1 13:21:00

今日,基金委发布了“西南河流源区径流变化和适应性利用”重大研究计划年度项目指南,另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9月发布了7个重大重大研究计划年度项目指南,目前还能申请,分别是“未来工业互联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信息解码及有序调控”、“空间信息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第二代量子体系的构筑和操控”、“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与应对机制的基础研究”、“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科学基础”。

“西南河流源区径流变化和适应性利用”重大研究计划年度项目指南年度拟资助集成项目3项左右,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为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集成项目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年1月1日-年12月31日”;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4项左右,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为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重点支持项目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年1月1日-年12月31日”。

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科学基础重大研究计划以电磁能装备领域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牵引,以建立电磁热力多场耦合极端冲击条件电磁能装备基础理论为核心,通过在等价
  本重大研究计划以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长江源区、*河源区等西南河流源区为对象,研究径流演变规律、生源物质迁移转化规律、供水-发电-环境等多目标互馈关系,提出变化环境下径流适应性利用的理论和方法,为我国水安全和能源安全提供基础理论和科学支撑。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研究计划的科学目标为:在径流变化和预测、河流生源物质迁移转化及环境质量演变、径流适应性利用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提升西南河流源区径流研究的观测能力,培养国际领先的研究团队。

二、核心科学问题

(一)不同水源的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

径流成分解析,气候变化驱动下的下垫面变化及其径流效应。

(二)径流变化下生源物质迁移转化规律。

径流变化下河流生源物质的迁移转化及其通量变化的定量解析,梯级开发下河流环境质量变化的累积效应。

(三)径流适应性利用。

供水-发电-环境的互馈关系,复杂水系统的动态演进机理和安全阈值。

三、年度重点资助研究方向

本年度以集成项目与重点支持项目的形式予以资助,需在指导专家组指导下申请,资助研究方向如下:

(一)集成项目。

1.西南河流源区径流变化机理与未来趋势。

集成重大研究计划已有成果,发展耦合水文过程和示踪元素迁移过程的高寒区径流水源解析方法,揭示水文-土壤-冰雪-植被耦合系统的协同演变机理及其径流效应,构建协同演变条件下的高寒区分布式水文模型,阐明气候变化影响下西南源区典型流域径流和洪水变化的历史规律、未来趋势及其不确定性。

2.西南河流源区全物质通量与梯级开发下生源物质累积效应。

集成重大研究计划已有成果,发展河流全物质通量理论,建立全要素同步监测与分析检测方法体系,辨识西南源区河流的全物质时空分布格局,揭示西南源区河流生物群落、功能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阐明梯级电站运行的生源物质累积效应。

3.西南河流径流适应性利用与调控。

集成重大研究计划已有成果,发展基于供水-发电-环境互馈关系的径流利用方法体系,定量辨识西南源区河流多目标开发利用的临界阈值,建立多利益主体博弈的优化调度模型,结合澜沧江梯级水电调度优化与雅鲁藏布江梯级规划,形成西南河流源区水资源适应性利用调控技术与开发战略。

(二)重点支持项目。

1.西南河流源区地下水变化机理和模型研究。

揭示地下水过程对冻土冻融变化和冰川融化的响应机制,阐明地下水补给排泄特征和演变规律,发展协同演变条件下的高寒区地下水数值模型,揭示气候变化影响下西南源区典型流域地下水径流的历史规律和未来趋势。

2.怒江与梯级开发河流生源物质输移过程对比研究。

开展怒江生源物质分布、输移和通量过程的监测与原位研究,对比研究自然状态河流(怒江)与梯级开发河流(澜沧江)生源物质输移及其微生物作用机制的差异,阐明梯级开发对河流生源物质迁移及通量的累积影响,确定梯级开发河流生源物质通量调控的适应性阈值。

3.澜沧江深大水库群生源物质循环与累积效应。

研究澜沧江深大水库群生源物质迁移转化的时空分布特征,揭示梯级水库建设运行对澜沧江河流生源物质组成及通量的影响机制和关键过程,确定梯级水库群调度运行对河流生源物质通量变化的累积影响阈值。

4.西南河流源区水文-环境多过程的立体感知与演变。

构建高寒区天空地一体化的水文-环境多过程多要素立体感知的标准化技术体系,建立西南河流源区多尺度多要素长系列主题数据集,开展西南河流源区水文-环境-社会系统多过程协同演变规律分析与预测,为西南河流源区科学研究与径流利用提供基础支撑。

四、项目遴选的基本原则

为确保实现总体目标,本重大研究计划要求:

(一)研究内容必须符合指南要求。

(二)申请项目需以雅鲁藏布江、澜沧江、怒江、长江源区、*河源区为研究对象。

(三)申请人和依托单位需有参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的工作基础。

五、年度资助计划

年度拟资助集成项目3项左右,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为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集成项目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年1月1日-年12月31日”;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4项左右,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为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重点支持项目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年1月1日-年12月31日”。

六、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1.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其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中的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除外);上一年度获得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资助的项目负责人,本年度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2.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的限制规定。

(1)除特别说明外,申请当年资助期满的项目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以下类型项目总数合计限为2项: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直接费用大于??万元/项的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仅限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承担,作为主要参与者不限)、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含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资助期限超过?1?年的应急管理项目、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以及资助期限超过?1?年的专项项目[特殊说明的除外;应急管理项目中的局(室)委托任务及软课题研究项目、专项项目中的科技活动项目除外]。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年(含)以前批准资助的项目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年(含)以后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批准(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2)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数合计限为?1?项;在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项目研究工作的前提下,作为主要参与者申请或者承担各类型项目数量不限。晋升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后,原来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范围,原来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项目不计入。

3.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的部分项目类型的特殊要求。

(1)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正式接收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以及获得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2)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申请时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正式接收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以及获得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骨干成员)在结题前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3)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获得资助后,项目负责人在准予结题前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4)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从预申请开始直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获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三)申请注意事项。

1.本重大研究计划年度项目申请书报送日期为年11月13日-16日16时。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采取无纸化申请。

2.项目申请书采用在线方式撰写。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项目指南和《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申请须知和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

(2)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将对多学科相关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项目集群。申请人应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拟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和项目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

(3)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
  一、科学目标
  聚焦电磁能装备及其所用储能电介质材料和直线推进金属材料在多场耦合极端冲击条件下的构效关系和物性演化,以材料调控为基础,以耦合测试为手段,以长效服役为目标,揭示电磁热力多场耦合极端冲击条件电磁能与材料相互作用时空演化机理,构建电磁热力多场耦合极端冲击条件电磁能装备科学基础,引领电磁能装备研发模式变革,产生重大原始创新,占领电磁能技术领域制高点,形成代表世界电磁能技术水平的战略科技力量。
  二、核心科学问题
  本重大研究计划的核心科学问题是:电磁热力多场耦合极端冲击条件电磁能与材料相互作用时空演化机理。
  三、?年度重点资助研究方向
  本重大研究计划所述的电磁能装备特指实现电磁能与动能间瞬时高功率转换的装备;所述的极端条件特指多场耦合和极端冲击的共同作用,其中极端冲击指的是极高功率、极短时间(ms级)、极大电流(MA级)和极高速度,多场耦合指的是电磁热力共同作用下的多物理场强耦合;本重大研究计划所述的电磁能装备材料聚焦电磁能装备所用的储能电介质材料和直线推进金属材料两类。
  年度各项申请应符合上述限定条件,申请类型为培育项目或重点支持项目,拟重点资助(但不限于)的方向有:
  (一)电磁能装备材料极端条件等价试验与测量技术。
  发展极端条件下电磁能装备电磁热力多场强耦合作用的同步加载方法(温升速率≥K/s、电流密度≥A/m2、电热耦合冲击下的应变速率≥s-1);研究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电磁热力等参数的高时空分辨率(时间分辨率≤1μs,空间分辨率≤0.1mm)高精度(误差≤1‰)测试方法;研究储能电介质材料极端条件等价试验和等效测试技术(分辨率≤0.1μm);研究电磁能装备超高速载流滑动摩擦特性的等价试验技术和测量方法;研究电磁能装备超高速运动过程发射体形貌的连续观测技术(时间分辨率≤1μs,空间分辨率≤0.1mm,连续观测时间≥10ms)。
  (二)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材料非线性构效关系与物性演变机理。
  建立完善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材料的全尺度组织特征评价体系和方法;探索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材料服役性能的各参量时空演化规律和机理;研究储能电介质材料多场耦合循环作用下的动态性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电磁能装备直线推进材料的极端条件动态特性评价方法;建立电磁能装备材料极端条件非线性响应的精细描述模型;发展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材料非线性构效关系理论。
  (三)电磁能装备极端条件服役建模与性能评估。
  发展电磁能装备极端条件电磁热力多场耦合超高速载流运动下的高精度数值建模方法;发展电磁能装备发射动力学特性建模方法;研究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与材料相互影响机理;提出电磁能装备动态性能评估的指标体系和方法。
  (四)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颠覆性新材料探索研究。
  面向未来电磁能装备发展需求,应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探索关键性能显著提升、满足极端条件电磁热力多场耦合服役需求、促进电磁能装备轻量化和长寿化的颠覆性新概念材料。
  四、?年度资助计划
  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16项,直接费用的资助强度约为?8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9项,直接费用的资助强度约为?万元/项,资助期限为?4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鼓励来自电气、材料、数学、物理、信息等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队伍联合参与申请。
  五、项目遴选的基本原则
  为确保实现总体目标,本重大研究计划要求:
  (一)研究内容必须符合本《指南》要求。
  (二)鼓励开展前沿领域探索性研究,优先支持具有原创性的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科学基础的新概念、新理论、新体系、新方法的研究。
  (三)鼓励通过电磁能与材料相互作用,发现新现象、新机理,开发相应的原创技术,并有望产生重大应用的研究。
  (四)鼓励多学科实质性交叉合作研究,特别是电磁能装备在电气、材料、数理和信息领域的交叉探索。
  (五)注重理论与实验的有机结合。
  六、申请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1.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其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中的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除外);上一年度获得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资助的项目负责人,本年度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2.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的限制规定。
  (1)除特别说明外,申请当年资助期满的项目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以下类型项目总数合计限为2项: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直接费用大于??万元/项的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仅限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承担,作为主要参与者不限)、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含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资助期限超过?1?年的应急管理项目、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以及资助期限超过?1?年的专项项目[特殊说明的除外;应急管理项目中的局(室)委托任务及软课题研究项目、专项项目中的科技活动项目除外]。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年(含)以前批准资助的项目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年(含)以后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批准(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2)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数合计限为?1?项;在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项目研究工作的前提下,作为主要参与者申请或者承担各类型项目数量不限。晋升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后,原来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范围,原来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项目不计入。
  3.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的部分项目类型的特殊要求。
  (1)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正式接收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以及获得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2)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申请时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正式接收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以及获得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骨干成员)在结题前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3)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获得资助后,项目负责人在准予结题前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4)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从预申请开始直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获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三)申请注意事项。
  1.本重大研究计划年度项目申请书报送日期为年10月23日-26日16时。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采取无纸化申请。
  2.项目申请书采用在线方式撰写。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项目指南和《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申请须知和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
  (2)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将对多学科相关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项目集群。申请人应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拟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和项目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
  (3)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
  (4)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重点支持项目”或“培育项目”,附注说明选择“极端条件电磁能装备科学基础”,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
  培育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2个。
  (5)申请人应当在摘要第一句注明申请内容对应的本指南重点资助研究方向中确切的研究重点,同时在“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部分论述与项目指南最接近的科学问题的关系,以及对解决核心科学问题和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目标的贡献。
  项目申请书选题应符合本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原则,具有明确的关键科学问题。申请书的目标和内容应瞄准核心科学问题,突出有限目标,强调创新点与前沿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
  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6)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预算编报要求的内容,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的补充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编制说明》的具体要求,按照“目标相关性、*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的基本原则,认真编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预算表》。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项目申请人和合作研究单位的参与者应当分别编制项目预算,经所在单位审核后,由申请人汇总编制。
  (7)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申请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有关证明信、推荐信和其他特别说明要求提交的纸质材料原件),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
  3.依托单位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对申请人编制项目预算的目标相关性、*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请材料至自然科学基金委。具体要求如下:
  (1)应在项目集中接收工作截止时间前(年10月26日16时)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无需报送纸质申请书。项目获批准后,将申请书的纸质签字盖章页装订在《资助项目计划书》最后,一并提交。签字盖章的信息应与电子申请书严格保持一致。
  (2)依托单位完成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的逐项确认后,应于申请材料提交截止时间前通过信息系统上传本单位科研诚信承诺书的电子扫描件(请在信息系统中下载模板,打印填写后由法定代表人亲笔签字、依托单位加盖公章),无需提供纸质材料。
  4.本重大研究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
  联系-
  (四)其他注意事项。
  1.为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项目执行过程中应
  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促进项目群的形成和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本重大研究计划将每年举办1次资助项目的年度学术交流会,并将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参加本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所组织的上述学术交流活动,并认真开展学术交流。

2、“未来工业互联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大研究计划年度项目指南

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10项左右,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约为8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培育项目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年1月1日-年12月31日”;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5项左右,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约为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重点支持项目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年1月1日-年12月31日”。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年(含)以前批准资助的项目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年(含)以后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批准(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未来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网络技术与工业制造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通过人机物的安全可靠智联,实现生产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推动制造业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形成全新的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显著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


  本重大研究计划瞄准工业互联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围绕未来工业互联网的重大核心科学问题,打通未来工业互联网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最先一公里”和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市场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为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水平走在国际前列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


  一、科学目标


  瞄准工业互联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握未来工业互联网发展趋势,创新工业互联网全要素互联的结构化组织机理、生产制造流程的柔性构造机制、产业链与价值链的网络化调控原理等基础理论与方法,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完成三个以上工业制造典型场景的集成示范验证,形成若干重大基础性原创成果,培养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人才和团队,推动工业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的范式变革,为构建要素互联结构化、生产制造流程化、工业网络体系化的产业新生态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引领未来工业互联网的科学发展。


  二、核心科学问题


  本重大研究计划针对未来工业互联网生产要素互联的时空关系演变及调控规律这一核心问题,围绕以下三个科学问题展开研究:


  (一)全要素互联的结构化组织机理。


  针对未来工业互联网人机物全要素安全可靠互联的系统复杂性难题,重点解决如何刻画未来工业互联网全要素互联的联接关系与结构关系,如何度量其复杂性并构建相互控制关系等问题。重点研究未来工业互联网按需联接的本征模型与调控机理、生产要素数据多维表征及结构化组织机理、全要素互联的系统熵理论。


  (二)生产制造流程的柔性构造理论与方法。


  面向未来工业互联网柔性化制造全流程的流畅性与稳定性要求,重点解决如何精准刻画未来工业互联网生产链制造全流程中的误差传播、有效识别生产流程的脆弱性、定量评估生产线重构的收敛性等问题。重点研究未来工业互联网柔性化制造全流程的容差分析与传播模型、全流程稳定性构建方法、全流程重构的理论与方法。


  (三)产业链与价值链的网络化调控原理。


  针对未来工业互联网生产制造的全产业链、全价值链耦合与复杂调控关系,重点解决如何从效率角度建立网络化产业链模型、从效用角度建立网络化价值链模型,如何实现跨产业链与价值链联动的多目标调控优化等问题。重点研究未来工业互联网生产制造的全产业链构建模型、全价值链构建模型、跨链耦合的网络化调控原理。


  三、年度重点资助研究方向


  (一)培育项目。


  围绕上述科学问题,以总体科学目标为牵引,年度对于探索性强、选题新颖、前期研究基础较好、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申请项目,将以培育项目方式予以资助,建议研究内容围绕以下方向:


  1.生产要素多维数据表征方法与结构化组织机理。


  探索语义信息与领域知识混合的人机物全要素表征方法与结构化组织机理,研究生产要素数据生成、转换、传输规律,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统一表征与融合管理机制,面向制造服务比特流、信息流、知识流互动的多维数据结构化组织与高效分发技术等,实现对生产全要素互联的联接关系与结构关系的精准刻画。


  2.网络化全流程制造的容差分析与传播模型。


  探索多器件参数、多特征、多时间尺度的网络化全流程制造的容差分析新原理,研究与网络化全流程制造工艺兼容的容差分析方法和传播模型,提出适用于不同场景的网络化全流程制造工艺新型容差设计体系,突破传统传播模型精度低、可扩展性差的技术瓶颈。


  3.面向制造过程的安全可靠互联理论与方法。


  探索复杂环境下生产设备、控制系统等生产要素间安全可靠传输的新方法,研究工业制造各类数据采集/传输/控制的安全可靠互联模型、生产要素标识安全认证方法与高效协商机制,支撑复杂环境下生产要素间的安全可靠互联。


  4.面向工业互联网复杂系统的拓扑几何结构理论。


  探索面向未来工业互联网的人机物全要素互联的几何原理,研究相关复杂系统的拓扑结构与连通性,拓展多层次、多维度复杂网络稳定运行相关理论。


  (二)重点支持项目。


  围绕核心科学问题,以总体科学目标为牵引,年对于前期研究成果积累较好、对总体目标在理论和关键技术上有较大贡献、具备产学研用合作基础的申请项目,将以重点支持项目方式予以资助,重点支持方向如下:


  1.按需联接的工业互联网新型体系架构与信息模型。


  针对未来工业互联网中非确定性业务需求与网络效率的矛盾,研究按需联接的新型网络体系架构,实现业务信息与网络体系泛在融合。研究全链条生产要素信息模型与网络化表征方法,建立比特流、信息流、知识流互动的人机物协同计算与高效分发机制,突破信息中心网络、网内泛在计算、网内功能虚拟化等理论与技术。选择典型应用示范场景,建立未来工业互联网按需联接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开展模型和架构的有效性仿真验证,网络连接生产要素规模不小于个。


  2.基于语义驱动的工业互联网原生智简组织理论。


  针对未来工业互联网的复杂组织结构,研究原生语义信息的表征与编码理论、极化处理新方法,突破信源-信道协同传输、语义驱动的智能信号处理等关键技术,引入系统熵度量,建立基于语义驱动的工业互联网原生智简组织理论,支撑工业互联网智能简约组织与自主演进。面向智能制造等场景,开展理论与方法的有效性验证,在百万量级网络节点规模下系统能效提升2个数量级,端到端业务重构时延降低1个数量级。


  3.工业互联网人机物全要素协同机理。


  针对未来工业互联网柔性化制造全流程的流畅性与稳定性要求,研究工业互联网结构、计算、交互与管理的复杂性,突破比特流、信息流、知识流的“互动”瓶颈,提出新一代工业互联网智能协同预测、决策和管控方法,支撑生产全要素、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的网络化协同。面向航空航天、化工等典型场景,开展生产全流程优化或大规模供应链协同管控机理和方法的有效性验证,支持百万级工业互联网资源调度管控、毫秒级单点云边协同数据智能处理和调度控制闭环。


  4.复杂场景精准作业的跨域协同与实时控制。


  针对高危险复杂生产场景下高精密作业的行业需求,研究基于跨域协同容差分析与误差实时控制的人机协同精准作业新理论、新方法,突破离散生产过程流程化构建、容差分析的跨域信息建模与互操作、人机操作级协同的高实时交互、动态环境的高精度操作优化控制等关键技术。面向特殊行业需求,开展复杂场景精准作业的跨域协同与实时控制理论与方法的有效性验证,人机协作的时间同步精度达到微秒级。


  5.工业制造系统的跨时空多粒度制造资源配置与调控理论。


  针对未来工业互联网生产要素互联的时空关系演变及调控问题,研究工业互联网动态演化、资源柔性配置与优化调控理论方法,揭示生产流通系统的资源要素及其作用机理,突破多粒度生产流通单元的态势感知与认知分析、网络自组织新架构与协同调控等关键技术,建立生产流通系统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可信柔性协同以及体系化优化调控运行方式。面向高端装备、消费电子等行业,开展理论与方法的有效性验证,资源配置效率和协同运行效率提升50%以上。


  四、项目遴选的基本原则


  (一)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鼓励有价值的前沿探索和创新研究。


  (二)优先资助能解决未来工业互联网中的实际难题、具有应用前景的研究项目。


  (三)鼓励多学科交叉研究。


  (四)重点资助具有良好研究基础和前期积累、对总体目标有直接贡献的研究项目。


  五、年度资助计划


  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10项左右,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约为8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培育项目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年1月1日-年12月31日”;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5项左右,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约为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重点支持项目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年1月1日-年12月31日”。


  六、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1.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其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中的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除外);上一年度获得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资助的项目负责人,本年度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2.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的限制规定。


  (1)除特别说明外,申请当年资助期满的项目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以下类型项目总数合计限为2项: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直接费用大于??万元/项的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仅限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承担,作为主要参与者不限)、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含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资助期限超过?1?年的应急管理项目、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以及资助期限超过?1?年的专项项目[特殊说明的除外;应急管理项目中的局(室)委托任务及软课题研究项目、专项项目中的科技活动项目除外]。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年(含)以前批准资助的项目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年(含)以后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批准(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2)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数合计限为?1?项;在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项目研究工作的前提下,作为主要参与者申请或者承担各类型项目数量不限。晋升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后,原来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范围,原来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项目不计入。


  3.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的部分项目类型的特殊要求。


  (1)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正式接收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以及获得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2)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申请时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正式接收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以及获得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骨干成员)在结题前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3)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获得资助后,项目负责人在准予结题前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4)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从预申请开始直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获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三)申请注意事项。


  1.本重大研究计划年度项目申请书报送日期为年10月23日-26日16时。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采取无纸化申请。


  2.项目申请书采用在线方式撰写。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项目指南和《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申请须知和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


  (2)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将对多学科相关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项目集群。申请人应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拟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和项目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


  (3)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


  (4)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重点支持项目”或“培育项目”,附注说明选择“未来工业互联网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


  培育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2个。


  (5)申请人应当按照重大研究计划申请书的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在“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部分,需要首先说明本次申请符合指南中哪一个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在论述部分,应明确提出假说,论述其科学意义和依据,以及对解决本重大研究计划核心科学问题、实现本重大研究计划科学目标的贡献。


  项目申请书选题应符合本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原则,具有明确的关键科学问题。申请书的目标和内容应瞄准核心科学问题,突出有限目标,强调创新点与前沿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


  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6)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预算编报要求的内容,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的补充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编制说明》的具体要求,按照“目标相关性、*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的基本原则,认真编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预算表》。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项目申请人和合作研究单位的参与者应当分别编制项目预算,经所在单位审核后,由申请人汇总编制。


  (7)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申请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有关证明信、推荐信和其他特别说明要求提交的纸质材料原件),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


  3.依托单位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对申请人编制项目预算的目标相关性、*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请材料至自然科学基金委。具体要求如下:


  (1)应在项目集中接收工作截止时间前(年10月26日16时)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无需报送纸质申请书。项目获批准后,将申请书的纸质签字盖章页装订在《资助项目计划书》最后,一并提交。签字盖章的信息应与电子申请书严格保持一致。


  (2)依托单位完成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的逐项确认后,应于申请材料提交截止时间前通过信息系统上传本单位科研诚信承诺书的电子扫描件(请在信息系统中下载模板,打印填写后由法定代表人亲笔签字、依托单位加盖公章),无需提供纸质材料。


  4.本重大研究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三处


  联系-,


  (四)其他注意事项。


  1.为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项目执行过程中应


  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促进项目群的形成和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本重大研究计划将每年举办1次资助项目的年度学术交流会,并将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参加本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所组织的上述学术交流活动,并认真开展学术交流。

3、“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与应对机制的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年度项目指南

年度拟资助集成项目3项,其中,研究方向(一)拟资助集成项目1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万元;研究方向(二)拟资助集成项目1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万元;研究方向(三)拟资助集成项目1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1万元。资助期限为3年,集成项目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年1月1日-年12月31日”。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将根据申请情况和申请项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定。


  中国大气污染成因复杂,是环境领域的国际前沿科学问题。大气复合污染来自于多种污染源排放的气态和颗粒态一次污染物,以及经系列的物理、化学过程形成的二次细颗粒物和臭氧等二次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与天气、气候系统相互作用和影响,形成高浓度的污染,并在大范围的区域间相互输送与反应。大气复合污染应对机制研究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治理大气复合污染的创新思想来源于对大气物理、化学过程的深入认识,揭示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发展应对机制需要多学科交叉、联合攻关。
  一、科学目标
  围绕大气复合污染形成的物理与化学过程及控制技术原理的重大科学问题,揭示形成大气复合污染的关键化学过程与关键大气物理过程,阐明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建立大气复合污染成因的理论体系,发展大气复合污染探测、来源解析、决策系统分析的新原理与新方法,提出控制我国大气复合污染的创新性思路。
  二、核心科学问题
  核心科学问题是“大气复合污染形成的物理和化学过程及控制的关键技术原理与应对机制”。围绕以下三个关键科学问题组织实施:
  (一)大气氧化性与大气复合污染生成的关键化学过程。
  (二)大气多尺度物理过程与大气复合污染的相互作用。
  (三)大气复合污染的关键控制技术原理与应对机制。
  三、年度重点资助研究方向
  针对重大研究计划层面的科学目标进一步综合集成,以建立和完善大气复合污染成因的理论体系,形成系统的我国大气复合污染控制的创新性思路和减排路线图,大力推动和开展大气污染研究和治理的国际合作。本年度重点资助研究方向如下:
  (一)大气复合污染资料与数据中心。
  (1)收集整理包括但不限于本重大研究计划获得的大气复合污染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如:源谱与清单数据,地面监测网数据,外场观测数据,卫星遥感数据,多源同化数据,实验室测量参数数据;(2)建立经多种质量检验方法检验的同化数据集,包括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集,大气污染浓度高时空分辨同化数据集,大气污染综合观测数据集;发展用户友好的数据集使用界面,方便数据共享使用;(3)系统评价本重大研究计划资助研发的测量技术,如在线源解析技术,大气污染理化参数测量技术等。
  (二)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外场综合观测。
  为系统检验本计划建立的大气复合污染成因理论体系及大气污染排放、物理和化学过程的新认识,包括大气氧化性与颗粒物增长、大气污染与大气多尺度物理过程的相互作用等,从而量化大气污染形成过程中化学、物理贡献:(1)收集和分析已有的观测实验数据,设计完整的大气物理和大气化学综合观测实验方案,包括关键化学成分、化学反应性、物理参数的闭合实验方案,及同类仪器比对校准方案;(2)在代表性区域(如京津冀和长三角)和季节组织开展有国际影响力的集成观测研究,及时获得并分析观测资料,以进一步完善大气复合污染成因理论体系;(3)获得一套高质量大气物理、化学观测资料,用于大气复合污染模拟模型的输入与验证及大气污染暴露的健康效应分析。
  (三)大气复合污染模拟和预报预测。
  基于基金重大计划项目对大气复合污染与多尺度大气理化过程相互影响的研究成果:(1)在中国自主的气象、排放和观测数据的支撑下,组织实施多尺度大气化学模式对比研究计划,评估前期基金项目获得的各种物理和化学过程方案在模式中适应性和效果并提出改进方向;(2)集成、完善和优化前期基金项目获得的关键物理和化学反应机制,形成模式可用、适合中国污染特征的参数化方案和机制,并在模式中应用,探索不同机制对我国大气污染的影响程度,提高我国整体大气污染模拟水平;(3)建立多尺度大气复合污染的长期趋势预测和短期精准预报系统,为我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科学支撑。
  四、遴选项目的基本原则
  本重大研究计划实施以来,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共资助培育项目21项、重点支持项目46项,布局和资助集成项目3项。本年度资助将继续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凝练重大科学问题,在已取得成果的基础上,资助相关综合集成研究,拟资助的3项集成项目对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目标有决定作用,通过资料、数据及观测技术的集成,观测实验的集成,数值模型预测预报的集成,完善大气复合污染成因的理论体系,形成系统的我国大气复合污染控制的创新性思路和减排路线图。
  申请书应紧密结合本项目指南的要求,瞄准研究计划的重大科学问题,围绕核心目标和任务开展集成研究。集成研究的内容应该包含本重大研究计划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申请书应论述与其他集成项目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关系。不符合本指南的申请将不予受理。
  五、年度资助计划
  年度拟资助集成项目3项,其中,研究方向(一)拟资助集成项目1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万元;研究方向(二)拟资助集成项目1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万元;研究方向(三)拟资助集成项目1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1万元。资助期限为3年,集成项目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年1月1日-年12月31日”。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将根据申请情况和申请项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定。
  六、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3.申请集成项目的研究团队应具备大项目集成经验,在拟申请研究领域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关键技术积累。承担集成项目的团队主要由参与本重大研究计划并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的人员组成。
  (二)限项申请规定。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或参与申请本次发布的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不计入限项。
  (三)申请注意事项。
  1.本重大研究计划年度项目申请书报送日期为年10月23日-26日16时。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采取无纸化申请。
  2.项目申请书采用在线方式撰写。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项目指南和《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2)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将对多学科相关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项目集群。申请人应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拟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和项目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
  (3)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
  (4)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集成项目”,附注说明选择“中国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与应对机制的基础研究”,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集成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4个。
  (5)申请人应当按照重大研究计划申请书的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在正文第一句应当注明申请内容对应的本指南重点资助研究方向,同时在“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部分论述与项目指南最接近的科学问题的关系,以及对解决核心科学问题和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目标的贡献。
  申请书选题应符合本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原则,具有明确的关键科学问题。申请书的内容应瞄准核心科学问题,突出有限目标,强调创新点与前沿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
  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应避免同一研究内容在不同资助机构申请的情况。
  (6)申请人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的补充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预算表编制说明》的具体要求,坚持“目标相关性、*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的基本原则,认真如实填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预算表(定额补助)》和《预算说明书(定额补助)》。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项目申请人和合作研究单位的参与者应当分别编制项目预算,经所在单位审核后,由申请人汇总编制。
  (7)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申请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有关证明信、推荐信和其他特别说明要求提交的纸质材料原件),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
  3.依托单位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具体要求如下:
  (1)应在项目集中接收工作截止时间前(年10月26日16时)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无需报送纸质申请书。项目获批准后,将申请书的纸质签字盖章页装订在《资助项目计划书》最后,一并提交。签字盖章的信息应与电子申请书严格保持一致。
  (2)依托单位完成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的逐项确认后,应于申请材料提交截止时间前通过信息系统上传本单位科研诚信承诺书的电子扫描件(请在信息系统中下载模板,打印填写后由法定代表人亲笔签字、依托单位加盖公章),无须提供纸质材料。
  4.本重大研究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综合与战略规划处
  联系-
  (四)其他注意事项。
  1.为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项目执行过程中应
  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促进项目群的形成和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本重大研究计划将每年举办1次资助项目的年度学术交流会,并将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参加本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所组织的上述学术交流活动,并认真开展学术交流。4、“第二代量子体系的构筑和操控”重大研究计划年度项目指南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15项左右,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8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年1月1日-年12月31日”;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7项左右,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万元/项,资助期限为4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年1月1日-年12月31日”。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年(含)以前批准资助的项目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年(含)以后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批准(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通过对展示纠缠/叠加量子态等量子行为的第二代量子体系进行构筑和操控,开展量子信息科学方面的前瞻性和基础性的研究,推动数理、信息、工材、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为实现量子计算机等量子技术奠定物理基础。
  一、科学目标
  本项目的总体科学目标为:(1)探索和制备可用于量子计算和量子探测的高质量材料,实现量子态精准构筑,探索新型量子体系;(2)发展量子态测量和操控技术,提升探测和调控精度,探索新的技术方法;(3)针对可纠错固态量子计算、高温超导机理、拓扑量子体系和低维量子体系开展前瞻性研究,在若干方向取得重大科学突破。
  二、核心科学问题
  (一)关键量子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备与量子态体系的精准构筑。
  (二)量子态精密探测与操控实验技术及理论方法。
  (三)面向超导等固态量子计算的研究。
  (四)新型量子计算体系和实现方案探索。
  三、年度重点资助的研究方向
  本重大研究计划年度重点
  (一)关键量子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备与量子态体系的精准构筑。
  (1)液氮温区无能耗拓扑边缘态材料制备,如突破液氮温区的量子反常霍尔态等;
  (2)能够展示马约拉纳零能模或其它非阿贝尔任意子的各种高质量异质结等材料的制备;
  (3)基于各类量子态的量子比特构筑。
  (二)量子态精密探测与操控实验技术及理论方法。
  (1)逼近量子极限的单量子态测量技术与方法;
  (2)量子态的纠缠和量子门的操控技术与方案;
  (3)量子计算机纠错的理论、方法和量子算法研究;
  (4)极低温量子调控、测量技术的自主研发和集成。
  (三)面向超导等固态量子计算的研究。
  (1)长相干时间、高转变温度的超导材料、低损耗介质和约瑟夫森结构筑等;
  (2)量子门操控的保真度提高;
  (3)量子比特的集成。
  (四)新型量子计算体系和实现方案探索。
  (1)马约拉纳零能模非阿贝尔性质的确定性证明;
  (2)拓扑量子比特的物理实现。
  四、遴选项目的基本原则
  为确保实现总体目标,本重大研究计划要求所有申请应聚焦到第二代量子体系的构筑和操控。具体要求如下:
  (一)优先支持前沿领域的关键量子功能材料的可控制备与量子态体系的精准构筑的研究。
  (二)开展量子态精密探测与操控实验技术及理论方法研究,鼓励开发相应的原创技术与方法,并有望产生重大应用的研究。
  (三)开展面向超导等固态量子计算的研究,鼓励探索具有原创性的全新方案。
  (四)支持新型量子计算体系和实现方案探索,譬如基于马约拉纳零能模等任意子的拓扑量子比特物理体系的构筑等。
  (五)鼓励多学科实质性交叉合作研究,特别是第二代量子体系在信息、工程与材料科学以及化学领域的交叉性研究。
  (六)注重理论与实验的有机结合。
  五、年度资助计划
  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15项左右,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8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年1月1日-年12月31日”;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7项左右,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万元/项,资助期限为4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年1月1日-年12月31日”。
  六、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1.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其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中的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除外);上一年度获得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资助的项目负责人,本年度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2.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的限制规定。
  (1)除特别说明外,申请当年资助期满的项目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以下类型项目总数合计限为2项: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直接费用大于??万元/项的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仅限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承担,作为主要参与者不限)、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含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资助期限超过?1?年的应急管理项目、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以及资助期限超过?1?年的专项项目[特殊说明的除外;应急管理项目中的局(室)委托任务及软课题研究项目、专项项目中的科技活动项目除外]。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年(含)以前批准资助的项目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年(含)以后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批准(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2)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数合计限为?1?项;在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项目研究工作的前提下,作为主要参与者申请或者承担各类型项目数量不限。晋升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后,原来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范围,原来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项目不计入。
  3.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的部分项目类型的特殊要求。
  (1)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正式接收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以及获得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2)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申请时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正式接收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以及获得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骨干成员)在结题前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3)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获得资助后,项目负责人在准予结题前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4)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从预申请开始直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获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三)申请注意事项。
  1.本重大研究计划年度项目申请书报送日期为年10月23日-26日16时。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采取无纸化申请。
  2.项目申请书采用在线方式撰写。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项目指南和《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申请须知和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
  (2)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将对多学科相关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项目集群。申请人应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拟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和项目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
  (3)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
  (4)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重点支持项目”或“培育项目”,附注说明选择“第二代量子体系的构筑和操控”,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
  培育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2个。
  (5)申请人应当在摘要第一句注明申请内容对应的本指南重点资助研究方向中确切的研究重点,同时在“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部分论述与项目指南最接近的科学问题的关系,以及对解决核心科学问题和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目标的贡献。
  项目申请书选题应符合本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原则,具有明确的关键科学问题。申请书的目标和内容应瞄准核心科学问题,突出有限目标,强调创新点与前沿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
  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6)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预算编报要求的内容,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的补充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编制说明》的具体要求,按照“目标相关性、*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的基本原则,认真编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预算表》。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项目申请人和合作研究单位的参与者应当分别编制项目预算,经所在单位审核后,由申请人汇总编制。
  (7)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申请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有关证明信、推荐信和其他特别说明要求提交的纸质材料原件),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
  3.依托单位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对申请人编制项目预算的目标相关性、*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请材料至自然科学基金委。具体要求如下:
  (1)应在项目集中接收工作截止时间前(年10月26日16时)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无需报送纸质申请书。项目获批准后,将申请书的纸质签字盖章页装订在《资助项目计划书》最后,一并提交。签字盖章的信息应与电子申请书严格保持一致。
  (2)依托单位完成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的逐项确认后,应于申请材料提交截止时间前通过信息系统上传本单位科研诚信承诺书的电子扫描件(请在信息系统中下载模板,打印填写后由法定代表人亲笔签字、依托单位加盖公章),无需提供纸质材料。
  4.本重大研究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科学部物理科学一处
  联系-
  (四)其他注意事项。
  1.为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项目执行过程中应
  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促进项目群的形成和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本重大研究计划将每年举办1次资助项目的年度学术交流会,并将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参加本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所组织的上述学术交流活动,并认真开展学术交流。

5、空间信息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重大研究计划年度项目指南

年度拟资助集成项目2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万元/项和万元/项,资助期限为1年,集成项目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年1月1日-年12月31日”。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将根据申请情况和申请项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定。

空间信息网络是以空间平台(如同步卫星或中、低轨道卫星、平流层气球和有人或无人驾驶飞机等)为载体,实时获取、传输和处理空间信息的网络系统。作为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空间信息网络在服务远洋航行、应急救援、导航定位、航空运输、航天测控等重大应用的同时,向下可支持对地观测的高动态、宽带实时传输,向上可支持深空探测的超远程、大时延可靠传输,从而将人类科学、文化、生产活动拓展至空间、远洋、乃至深空,是全球范围的研究热点。空间信息网络的发展,受频谱和轨道等资源的制约,在全域覆盖、传输容量和协同处理等方面亟待提高,迫切需要开展空间信息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通过新理论、新方法探索,支持空间信息服务能力的大幅提升。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研究计划的总体科学目标是:瞄准信息网络科学的学科发展前沿,针对空间信息网络大时空跨度网络体系结构、动态网络环境下的高速信息传输、稀疏观测数据的连续反演与高时效应用等基础性的重大挑战,研究大尺度时空约束下空间网络及空间信息传输处理等机理,重点突破动态网络容量优化、高速信息传输及多维数据融合应用等技术难题,通过传输网络化、处理智能化和应用体系化等方法,将网络资源动态聚合到局部时空区域,解决空间信息网络在大覆盖范围、高动态断续条件下空间信息的时空连续性支持问题,为提升全球范围、全天候、全天时的快速响应和空间信息的时空连续支撑能力,实现我国空间网络理论与技术高起点、跨越式发展,并有效支撑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导航、深空探测等国家重大专项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同时,通过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培养空间信息网络理论与技术领域领*人才及优秀科研群体。
  二、核心科学问题
  本重大研究计划面向网络理论与空间信息科学发展前沿,瞄准空间网络体系结构、动态网络信息传输理论、空间信息表征与时空融合处理等重大基础科学理论,围绕高分辨率对地观测、中国卫星导航系统、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等国家重大专项发展需求,重点解决以下三个核心科学问题:
  (一)空间信息网络模型与高效组网机理。
  空间节点高动态运动、网络时空行为复杂,业务需求随任务变化,要求空间网络可重构,能力可伸缩。其难点在于常规网络基于静态拓扑可采用图模型与优化理论,而空间网络涉及多种异构动态变化的节点连接,必须发展动态图模型与优化理论。需要重点研究:大时空尺度下的网络结构模型、可扩展的异质异构组网关键技术、空间动态网络容量理论,实现空间节点高效组网,涉及数学、宇航与通信等学科。
  (二)空间动态网络高速传输理论与方法。
  空间节点和链路动态变化且稀疏分布,导致多点到多点的信息传输容量随网络拓扑的时变空变而发生变化,高动态时变网络给传统信息传输理论带来巨大的挑战,致使大时空跨度下实时端到端传输容量优化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成为突出难题。需重点研究:时变网络的信息传输理论、空间信息网络资源感知与优化调度、高动态时变网络的智能协同方法等,涉及通信、数学与空间物理等学科。
  (三)空间信息稀疏表征与融合处理。
  多维、多尺度空间信息的获取、处理、网络化共享与应用服务的核心问题是链路传输与处理瓶颈,一方面涉及空间信息的特征提取与稀疏表征;另一方面,由于多维信息尺度不同、时空基准存在差异,离散时空采样的融合处理将面临信息时空特性深层次精准表征等基础问题。为此需重点研究:空间信息网络的时空基准与统一表征、多维信息的时空同化与融合处理、空间信息的快速提取与知识发现等,涉及遥感/地学、信息、计算机等学科。
  三、年度重点资助研究方向
  年度围绕本重大研究计划的三个核心科学问题,在前期天地一体网络体系架构与空间信息网络理论研究布局的基础上,重点安排支撑集成演示实施的有关课题,加强人工智能处理在遥感影像稀疏表征与处理领域应用。拟资助如下集成项目。
  (一)基于多功能卫星平台的空间信息网络关键技术集成验证。
  围绕空间信息网络新技术、新成果的集成演示验证,面向应急救援任务等多类保障任务高实时性应用需求,充分整合重大研究计划前期项目成果,开展基于在轨卫星的空间信息网络动态组网等关键技术研究,利用多功能卫星平台与地面配套设施构建空间信息网络集成验证环境,支持不同轨道卫星、不同频段间星上组网传输试验与在轨任务规划,缩短系统响应时间,为空间信息网络建设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和集成验证平台。
  考核目标:在轨卫星数量不少于3颗,轨道类型不少于2类;地面节点不少于2个;星间速率不低于1Gbps;支持星地一体化组网;信息类型包括数据、视频、图像、语音和控制信息等。
  (二)空间信息稀疏表征与融合处理遥感影像数据集及开源深度网络模型研究。
  围绕空间信息稀疏表征与融合处理新理论、新技术与新成果综合集成和演示验证的实际效果评估需求,开展空间信息稀疏表征与融合处理遥感影像数据集分类标准、标注规范、标注工具、众筹模式的标注数据集制作和版权保护研究;研发支持互联网协同的遥感影像标注工具和数据集发布平台,构建多种类、百万规模的亚米级标注数据,形成具有独立版权、可公开发布和业界认可的标准数据集;针对遥感影像特点以及目标识别与动态监测等应用需求,构建融合地学知识的可靠性与可解释性分析理论体系,研发遥感影像深度神经网络开源架构、模型与网络优化方法,形成尺度通道可灵活创建、数据通道可自适应优选、多层级联合优化的遥感深度学习框架与模型,为空间信息稀疏表征与融合处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成果的验证奠定基础。
  考核目标:制定数据集标准规范;完成标注影像数据集制作与发布,遥感影像分辨率为米级至亚米级,样本标注数据集种类不少于5种,包括场景标注样本库,建筑物等影像分割样本库,地表覆盖全要素分类样本库,三维目标样本库等,总样本数不少于万,米级样本库覆盖面积不少于20万平方公里,亚米级样本库覆盖面积不少于平方公里;构建开源的遥感影像深度神经网络架构与模型;研发遥感影像互联网协同标注工具。
  四、年度资助计划
  年度拟资助集成项目2项,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万元/项和万元/项,资助期限为1年,集成项目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年1月1日-年12月31日”。资助项目数和资助经费将根据申请情况和申请项目研究工作的实际需要而定。
  五、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或参与申请本次发布的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不限项。
  (三)申请注意事项。
  1.本重大研究计划年度项目申请接收截止时间为年10月23日-26日16时。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采取无纸化申请。
  2.项目申请书采用在线方式撰写。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项目指南和《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项目申请不予受理。
  (2)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将对多学科相关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项目集群。申请人应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拟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和项目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
  (3)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
  (4)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集成项目”,附注说明选择“空间信息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以上选择不准确或未选择的项目申请将不予受理。
  集成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4个。集成项目主要参与者必须是重大研究计划的实际贡献者。
  (5)申请人应当按照重大研究计划申请书的撰写提纲撰写申请书,在摘要第一句应当注明申请内容对应的本指南重点资助研究方向中确切的研究重点,同时在“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部分论述与项目指南最接近的科学问题的关系,以及对解决核心科学问题和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目标的贡献。
  申请书选题应符合本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原则,具有明确的关键科学问题。申请书的内容应瞄准核心科学问题,突出有限目标,强调创新点与前沿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
  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应避免同一研究内容在不同资助机构申请的情况。
  (6)申请人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的补充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预算表编制说明》的具体要求,坚持“目标相关性、*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的基本原则,认真如实填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预算表(定额补助)》和《预算说明书(定额补助)》。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项目申请人和合作研究单位的参与者应当分别编制项目预算,经所在单位审核后,由申请人汇总编制。
  (7)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申请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有关证明信、推荐信和其他特别说明要求提交的纸质材料原件),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
  3.依托单位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具体要求如下:
  (1)应在项目集中接收工作截止时间前(年10月26日16时)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无需报送纸质申请书。项目获批准后,将申请书的纸质签字盖章页装订在《资助项目计划书》最后,一并提交。签字盖章的信息应与电子申请书严格保持一致。
  (2)依托单位完成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的逐项确认后,应于申请材料提交截止时间前通过信息系统上传本单位科研诚信承诺书的电子扫描件(请在信息系统中下载模板,打印填写后由法定代表人亲笔签字、依托单位加盖公章),无须提供纸质材料。
  4.本重大研究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科学部一处
  联系-
  (四)其他注意事项。
  1.为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项目执行过程中应
  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促进项目群的形成和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本重大研究计划将每年举办1次资助项目的年度学术交流会,并将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参加本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所组织的上述学术交流活动,并认真开展学术交流。6、“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信息解码及有序调控”重大研究计划年度项目指南

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约20项,直接费用的资助强度约为60-8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年1月1日-年12月31日”;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约7项,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约为万元/项,资助期限为4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年1月1日-年12月31日”。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年(含)以前批准资助的项目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年(含)以后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批准(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一、科学目标


  本重大研究计划以组织器官再生修复过程中相关细胞属性的动态演变及调控网络为研究切入点,突破研究瓶颈,建立再生医学研究新范式;创建再生修复研究的新模型、新技术与新方法,解码再生修复的多维度、多尺度信息,全景式绘制再生修复过程的关键细胞与分子调控网络;阐释损伤组织器官再生修复障碍的病理基础与关键调控机制;在解码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促进重要组织和器官再生修复的有序调控与干预新策略。
  二、核心科学问题
  组织器官再生修复过程中再生细胞属性演变及其调控的多维信息解码,与逆转再生修复障碍,促进再生的有序调控策略。
  三、年度重点资助研究方向
  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总体布局,鼓励申请人采用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手段,注重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数理科学、化学科学、工程材料等领域的合作。年度拟重点资助如下研究方向:
  (一)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新模型、新技术与新方法。
  围绕重要组织器官在生理和疾病状态下再生修复及再生障碍,建立新型体内外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研究模型;建立单细胞分辨率在体实时成像与检测分析新技术等;发展多尺度、多维度、动态采集、分析、整合再生修复全过程信息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实现组织器官再生修复关键过程多维信息的可视化以及数学模拟。
  (二)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多维网络信息解码。
  阐明不同损伤与疾病情况下,功能细胞响应及再生修复终止的分子及细胞过程和规律;鉴定再生修复过程中的功能细胞,揭示其在发育过程中的谱系建立机制;探究组织器官再生修复过程中细胞属性演变,结构、功能重建的细胞过程及其分子调控机制,阐释位置信息控制、组织协调修复调控的关键机制和调控网络,深入解码组织器官再生修复过程中的遗传、表观遗传及分子网络机制;解析再生微环境组份及其对修复再生的调控与机制;揭示物种/组织间再生修复能力差异以及再生修复能力保持的关键机制。
  (三)组织器官再生与结构功能重构障碍的机制。
  解析重要器官、组织损伤修复或再生障碍的细胞、分子机制;探讨生理、病理状态对组织器官再生修复障碍的影响和机制;探索免疫、代谢以及节律紊乱等系统环境在再生修复障碍中发挥的作用及机制;建立重要组织器官在疾病或损伤状态下,再生障碍的风险评估与预警方法。
  (四)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有序调控与干预策略。
  基于修复再生机制,开展组织器官原位再生的有序调控与干预研究,形成经激活内源性再生能力与调控再生微环境促进重要组织、器官损伤后再生修复的新策略与新方案。探索干预关键再生促进通路,提高高等动物在特定损伤情况下再生修复能力的新策略;基于类器官、组织工程等技术,探寻替代性组织器官的在体修复或结构、功能重建新策略;对接特定临床场景,提出新的促进组织器官有序再生修复的干预策略。
  四、年度资助计划
  年度拟资助培育项目约20项,直接费用的资助强度约为60-8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3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年1月1日-年12月31日”;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约7项,直接费用的平均资助强度约为万元/项,资助期限为4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年1月1日-年12月31日”。
  五、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二)限项申请规定。
  1.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其中: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中的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除外);上一年度获得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资助的项目负责人,本年度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2.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的限制规定。
  (1)除特别说明外,申请当年资助期满的项目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以下类型项目总数合计限为2项: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直接费用大于??万元/项的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仅限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承担,作为主要参与者不限)、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含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资助期限超过?1?年的应急管理项目、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以及资助期限超过?1?年的专项项目[特殊说明的除外;应急管理项目中的局(室)委托任务及软课题研究项目、专项项目中的科技活动项目除外]。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年(含)以前批准资助的项目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年(含)以后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批准(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2)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数合计限为?1?项;在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项目研究工作的前提下,作为主要参与者申请或者承担各类型项目数量不限。晋升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后,原来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范围,原来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项目不计入。
  3.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的部分项目类型的特殊要求。
  (1)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正式接收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以及获得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2)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申请时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正式接收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以及获得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骨干成员)在结题前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3)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获得资助后,项目负责人在准予结题前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4)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从预申请开始直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获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三)申请注意事项。
  1.本重大研究计划年度项目申请书报送日期为年10月23日-26日16时。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采取无纸化申请。
  2.项目申请书采用在线方式撰写。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项目指南和《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申请须知和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
  (2)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将对多学科相关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项目集群。申请人应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拟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和项目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
  (3)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
  (4)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重点支持项目”或“培育项目”,附注说明选择“组织器官再生修复的信息解码及有序调控”,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
  培育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2个。
  (5)申请人应当在摘要第一句注明申请内容对应的本指南重点资助研究方向中确切的研究重点,同时在“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部分论述与项目指南最接近的科学问题的关系,以及对解决核心科学问题和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目标的贡献。
  项目申请书选题应符合本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原则,具有明确的关键科学问题。申请书的目标和内容应瞄准核心科学问题,突出有限目标,强调创新点与前沿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
  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6)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预算编报要求的内容,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的补充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编制说明》的具体要求,按照“目标相关性、*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的基本原则,认真编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预算表》。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项目申请人和合作研究单位的参与者应当分别编制项目预算,经所在单位审核后,由申请人汇总编制。
  (7)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申请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有关证明信、推荐信和其他特别说明要求提交的纸质材料原件),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
  3.依托单位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对申请人编制项目预算的目标相关性、*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请材料至自然科学基金委。具体要求如下:
  (1)应在项目集中接收工作截止时间前(年10月26日16时)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无需报送纸质申请书。项目获批准后,将申请书的纸质签字盖章页装订在《资助项目计划书》最后,一并提交。签字盖章的信息应与电子申请书严格保持一致。
  (2)依托单位完成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的逐项确认后,应于申请材料提交截止时间前通过信息系统上传本单位科研诚信承诺书的电子扫描件(请在信息系统中下载模板,打印填写后由法定代表人亲笔签字、依托单位加盖公章),无需提供纸质材料。
  4.本重大研究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六处
  联系-;-
  (四)其他注意事项。
  1.为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项目执行过程中应
  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促进项目群的形成和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本重大研究计划将每年举办1次资助项目的年度学术交流会,并将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参加本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所组织的上述学术交流活动,并认真开展学术交流。

7、“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重大研究计划年度项目指南

年度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5项左右,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万元/项,资助期限为2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年1月1日-年12月31日”;拟资助培育项目10项左右,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2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1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年1月1日-年12月31日”。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年(含)以前批准资助的项目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年(含)以后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批准(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移动互联环境下的新兴技术快速发展与应用(如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增强/虚拟现实等)催生了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人群,为社会经济生活注入了新活力,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大数据应用创新领域,为学术界、产业界以及*府部门带来许多新的重要课题。


  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呈现出高频实时、深度定制化、全周期沉浸式交互、跨组织整合、多主体决策等特性。本重大研究计划以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为研究对象,充分发挥管理、信息、数理、医学等多学科合作研究的优势,着重研究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理论范式,大数据资源治理机制与管理,大数据管理与决策价值分析与发现,大数据分析方法与支撑技术,并利用总集成升华平台集成相关研究成果。


  期望通过本重大研究计划的执行,使我国在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相关领域跻身国际前列,培养一批跨学科交叉型骨干人才和创新团队,并为国家在相关领域的管理决策和智库提供支持。


  一、科学目标


  揭示管理与决策范式转变的机理与规律,建立面向大数据的全景式管理与决策理论和方法体系,发展针对管理与决策问题的大数据分析技术与计算方法,使得我国在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相关领域跻身国际前列;开展在公共管理、商务、金融、医疗健康等应用领域的示范应用与平台构建。


  二、核心科学问题


  围绕学科领域趋势、理论应用特点,注重基础性、前瞻性和交叉性研究创新,结合国家战略需求,针对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范式转变机理与理论、大数据资源治理机制设计与协同管理、领域导向的大数据价值发现理论与方法三个关键科学问题开展研究。


  (一)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范式转变机理与理论。


  在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的管理与决策正从以管理流程为主的线性范式逐渐向以数据为中心的扁平化范式转变,管理与决策中各参与方的角色和相关信息流向更趋于多元和交互。相关的问题视角和关键方面包括范式转变的要素、关系和路径,融合微观和宏观各个层次行为和目标的全景式管理与决策模型,以及相应的管理与决策理论和方法创新等。


  (二)大数据资源治理机制设计与协同管理。


  随着大数据与社会经济生活的融合不断深化,数字化生态系统正在形成。在此背景下,大数据资源治理和协同管理成为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和应用的核心问题。相关的问题视角和关键方面包括大数据资源共享及权属的基本运行机理,大数据标准化和质量测度模型与方法,相关隐私和伦理机制设计等。


  (三)领域导向的大数据价值发现理论与方法。


  大数据价值的产生机理和转换规律具有高度的应用领域依赖性。领域导向的大数据价值发现和决策分析问题通常具有关联交互、趋势走向、全局视图和缩放、实时与动态性,以及社会化特征。相关的问题视角和关键方面包括面向管理与决策情景的统计与预测建模,多源异构和非结构化大数据的关联、融合及全景式分析,实时动态计算、挖掘技术方法与平台构建等。


  三、年度重点资助研究方向


  本重大研究计划针对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关键基础问题,组织前瞻性、交叉性的研究。鼓励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如管理、信息、数理、医学等)的项目申请。


  年度将在已有项目布局和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索,强化亮点,加强聚合,集成升华,力争形成更具突破性成果。年度将以重点支持项目(2年期)与培育项目(1年期)的形式予以资助。


  资助项目应研究目标明确,能够产生突出体现“国情特征”、结合重大案例和应用的高水平国家级*策影响和示范成果,或产生体现高水平国际影响的领域顶尖学术成果。


  (一)重点支持项目(2年期)。


  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立足国家重大需求、面向领域前沿、创新性强、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和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有望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并能够对重大研究计划目标的完成作出实质性重要贡献的项目。重点支持项目的研究应目标明确、内容聚焦。重点支持项目资助的研究方向包括:


  1.面向管理决策大数据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内容聚焦于解决管理决策大数据问题的基础性、创新性理论和方法的前沿探索。在数理分析、统计推断、数据科学等某一学科领域产生对重大研究计划有重要贡献的高水平学术成果。重点
  2.大数据使能的价值创造与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聚焦于国家重大需求和经济建设主战场,通过大数据使能提升管理决策水平,驱动重要应用领域的价值创造和管理创新。在公共管理、医疗健康、金融或商务等某一应用领域产生对重大研究计划有重要贡献的高水平应用示范性和*策影响性成果。重点
  3.面向多领域情境平台的整体架构设计。


  研究内容聚焦于全景式PAGE框架下的多领域情境平台的聚合,设计和实现反映重大研究计划全局视图的整体架构。在整合呈现总体研究进展方面产生对重大研究计划集成升华有重要贡献的高水平提炼和汇聚性成果。重点
  (二)培育项目(1年期)。


  一是滚动资助前期成果优秀并于年底之前(含)结题的培育项目、重点支持项目,且对重大研究计划目标完成和集成升华有实质性重要贡献的项目;或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研究内容密切相关的近3年(-年)结题的管理、信息、数理、医学科学部项目(请在申请书中明确注明该项目批准号及其前期研究成果)。


  二是延展资助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和高水平的研究队伍、有望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并对重大研究计划目标完成作出实质性重要贡献的申请项目。


  资助的研究方向包括:


  1.大数据资源治理与共享。


  研究内容聚焦于大数据资源治理与共享领域的国际和国家级标准制定,产生重要的国内外*策和行业影响。


  2.大数据驱动的公共卫生决策。


  研究内容聚焦于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管理决策问题,产生高水平应用成果和*策影响。


  3.基于大数据的医疗健康理论与方法。


  研究内容聚焦于利用大数据相关技术(如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进行医疗诊断或健康管理,产生高水平理论与方法创新。


  4.新型决策范式的转变模式与理论扩展。


  研究内容聚焦于大数据背景下的决策范式转变,拓展传统决策理论,产生新型决策特征、模式、体系、范式等方面的高水平创新。


  5.面向金融大数据的统计与计量理论与方法。


  研究内容聚焦于金融大数据分析中的分布式计算和统计学习等问题,产生在统计推断和计量建模方面的高水平理论与方法创新。


  四、项目遴选的基本原则


  为确保实现总体目标,本重大研究计划在择优支持的基础上,优先支持具有如下特点的申请项目:


  (一)强调凝练、整合与升华,特别是与重大研究计划总体思路框架内容的契合性和贡献度(参照“全景式PAGE框架”,“管理决策情境下大数据驱动的研究和应用挑战——范式转变与研究方向”《管理科学学报》年第7期)。


  (二)具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和高水平的项目团队。


  (三)研究目标明确,研究内容聚焦并具有明确的大数据特征,能够产生突出体现“国情特征”、结合重大案例和应用的国家级*策影响和高水平示范成果,或产生体现高水平国际影响的领域顶尖学术成果。


  五、年度资助计划


  年度拟资助重点支持项目5项左右,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万元/项,资助期限为2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年1月1日-年12月31日”;拟资助培育项目10项左右,直接费用资助强度约为20万元/项,资助期限为1年,申请书中研究期限应填写“年1月1日-年12月31日”。


  六、申请要求及注意事项


  (一)申请条件。


  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的经历;


  2.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正在攻读研究生学位以及无工作单位或者所在单位不是依托单位的人员不得作为申请人进行申请。


  作为项目负责人近5年(年1月1日后)已经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但在本重大研究计划申请截至日前,尚未获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颁发的《结项证书》者不得申请。


  注:已获得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颁发的《结项证书》且申报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者,应在提交的申请书后附《结项证书》复印件,且在《结项证书》复印件上加盖依托单位法人公章。


  (二)限项申请规定。


  1.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项目总数合计限为2项,1年期的培育项目不计入限项统计。


  2.申请人(不含参与者)同年只能申请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上一年度获得重大研究计划项目资助的项目负责人(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本年度不得再申请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3.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的限制规定。


  (1)除特别说明外,申请当年资助期满的项目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以下类型项目总数合计限为2项: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战略研究项目)、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直接费用大于??万元/项的组织间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仅限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承担,作为主要参与者不限)、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含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资助期限超过?1?年的应急管理项目、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以及资助期限超过?1?年的专项项目[特殊说明的除外;应急管理项目中的局(室)委托任务及软课题研究项目、专项项目中的科技活动项目除外]。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年(含)以前批准资助的项目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年(含)以后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批准(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2)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数合计限为?1?项;在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项目研究工作的前提下,作为主要参与者申请或者承担各类型项目数量不限。晋升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后,原来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范围,原来作为主要参与者正在承担的项目不计入。


  4.计入申请和承担项目总数的部分项目类型的特殊要求。


  (1)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正式接收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以及获得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2)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申请时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正式接收申请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以及获得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负责人及主要参与者(骨干成员)在结题前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3)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获得资助后,项目负责人在准予结题前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4)原创探索计划项目从预申请开始直到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不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获资助后计入申请和承担总数范围。


  (三)申请注意事项。


  1.本重大研究计划年度项目申请书报送日期为年10月23日-26日16时。本重大研究计划项目申请采取无纸化申请。


  2.项目申请书采用在线方式撰写,对申请人具体要求如下:


  (1)申请人在填报申请书前,应当认真阅读本项目指南和《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申请须知和限项申请规定的相关内容,不符合项目指南和相关要求的申请项目不予受理。


  (2)本重大研究计划旨在紧密围绕核心科学问题,将对多学科相关研究进行战略性的方向引导和优势整合,成为一个项目集群。申请人应根据本重大研究计划拟解决的具体科学问题和项目指南公布的拟资助研究方向,自行拟定项目名称、科学目标、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相应的研究经费等。


  (3)申请人登录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
  (4)申请书中的资助类别选择“重大研究计划”,亚类说明选择“培育项目”或“重点支持项目”,附注说明选择“大数据驱动的管理与决策研究”,根据申请的具体研究内容选择相应的申请代码。


  培育项目和重点支持项目的合作研究单位不得超过2个。


  (5)申请人应当在“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部分首先论述与项目指南最接近的科学问题的关系,以及对解决核心科学问题和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目标的贡献。


  项目申请书选题应符合本重大研究计划的实施原则,具有明确的关键科学问题。申请书的目标和内容应瞄准核心科学问题,突出有限目标,强调创新点与前沿基础科学问题的研究。


  如果申请人已经承担与本重大研究计划相关的其他科技计划项目,应当在申请书正文的“研究基础与工作条件”部分论述申请项目与其他相关项目的区别与联系。


  (6)申请人应当认真阅读《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中预算编报要求的内容,严格按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的补充通知》《关于进一步完善科学基金项目和资金管理的通知》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金预算表编制说明》的具体要求,按照“目标相关性、*策相符性、经济合理性”的基本原则,认真编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预算表》。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项目申请人和合作研究单位的参与者应当分别编制项目预算,经所在单位审核后,由申请人汇总编制。


  (7)申请人完成申请书撰写后,在线提交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申请材料中所需的附件材料(有关证明信、推荐信和其他特别说明要求提交的纸质材料原件),全部以电子扫描件上传。


  3.依托单位应对本单位申请人所提交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规性进行审核,对申请人编制项目预算的目标相关性、*策相符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审核,并在规定时间内将申请材料报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具体要求如下:


  (1)应在项目集中接收工作截止时间前(年10月26日16时)通过信息系统逐项确认提交本单位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无需报送纸质申请书。项目获批准后,将申请书的纸质签字盖章页装订在《资助项目计划书》最后,一并提交。签字盖章的信息应与电子申请书严格保持一致。


  (2)依托单位完成电子申请书及附件材料的逐项确认后,应于申请材料提交截止时间前通过信息系统上传本单位科研诚信承诺书的电子扫描件(请在信息系统中下载模板,打印填写后由法定代表人亲笔签字、依托单位加盖公章),无需提供纸质材料。


  4.本重大研究计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二处


  联系-


  (四)其他注意事项


  1.为实现重大研究计划总体科学目标和多学科集成,获得资助的项目负责人应当承诺遵守相关数据和资料管理与共享的规定,项目执行过程中应


  2.为加强项目的学术交流,促进项目群的形成和多学科交叉与集成,本重大研究计划将每年举办1次资助项目的年度学术交流会,并将不定期地组织相关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获资助项目负责人有义务参加本重大研究计划指导专家组和管理工作组所组织的上述学术交流活动,并认真开展学术交流。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仅用于学术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或修改!

资源推荐

国自然资源整理完毕,爆炸性资源必须带走

科技奖励资料集合(评委、获奖项目、申报书等)

精品素材:10套优青、杰青PPT模板

0张CNS封面级临床与科研绘图免费下载

神级素材库,论文绘图、做PPT,0多页

重点研发答辩精品PPT模板收费下载

最新影响因子表格下载

精品人才竞聘答辩PPT模板收费下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基金委发布一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