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论坛

首页 » 分类 » 问答 » 金融博览bull财富透过数据指标
TUhjnbcbe - 2021/6/8 12:57:00

李超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金融学博士,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校外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汉青学院、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生导师。年加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年加盟华泰证券。年率领团队入围新财富和水晶球最佳分析师,年率领团队获得Wind金牌分析师宏观经济第一名。

“‘十四五’时期,就业目标的重要性已经大过经济增长。”

“要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对产出重要研究成果的自然人和企业主体进行激励。”

“在‘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政策主线下,传统高能耗、高污染行业仍存在较长期的投资机会。”

……

年的春天,作为承载多方期待、汇聚亿万人民力量的宏伟蓝图的“十四五”规划面世,“十四五”新征程正式开启。

相比以往的任何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都“不同寻常”,其所作出的一系列部署,是意义深远的战略升级,不仅决定着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路径,也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向前推进了坚实的一步。

透过“十四五”规划,可以找出哪些“不同点”,这些“不同点”意味着什么?如何确保规划真正落地?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

不一样的量化目标体系

记者: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为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谱画了宏伟蓝图。首先请您为我们全面梳理一下,“十四五”规划首次将哪些指标纳入目标体系,这传递出哪些信号?

李超:第一,在民生福祉领域,“十四五”规划首次将“调查失业率”纳入目标体系,对于充分就业的描述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指标自“九五”规划以来首次缺席。相较于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调查失业率能够更加全面地描述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那么,为什么将调查失业率目标设置为5.5%呢?这是因为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平均失业水平为5.5%,因此5.5%以内的调查失业率是发展中国家就业相对充分的重要依据。

另外,婴幼儿托育服务建设首次明确写入“十四五”规划。“十四五”规划要求,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要从年的1.8个提升到年的4.5个,年化增速超过20%。

第二,在创新驱动发展领域,“十四五”规划提出诸多全新的量化指标。

一是首次要求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投入比重(简称基础研究强度)提高到8%以上。从国际横向比较来看,美韩日等发达国家基础研究强度均是我国的2-4倍。年我国基础研究强度为6.2%,“十四五”期间计划提升幅度为1.8%,高于“十三五”期间约1.1%的提升幅度,说明“十四五”期间我国对于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显著提升。

二是首次将数字经济列入量化指标体系,要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年达到10%(年末这一数值为7.8%),相较“十三五”期间数字经济的发展速度,要求明显提高。

三是要求“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在年达到12件,该指标也是“十四五”规划新提出的指标,相较“十三五”规划原有的“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更加强调高质量创新。该指标提出较新,历史数据尚不可追溯,仅公布年为6.3件。“十四五”规划将该指标目标值设为12件,较年提高近1倍。

第三,在安全保障领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能源综合生产能力两个约束性指标首次列入“十四五”规划主要指标体系,这两个指标均应理解为“产能”的概念。

截至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69亿吨。“十四五”规划要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目标大于6.5亿吨,核心在于维持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较高水平。

截至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为39.7亿吨标准煤,年至年同比增速为3%-6%,增速较为稳定。若年有所延续,则能顺利突破40亿吨标准煤。“十四五”规划提出的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目标值为46亿吨标准煤。根据测算,若要实现这一目标,则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速约为2%,较-年有所回落,这也隐含了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减少的预期目标。

部分指标增长目标淡化

记者:我们看到,“十四五”规划对经济发展的指标设定相对从简,部分指标没有设定具体目标值。您认为其背后的政策意图是什么?

李超:首先,“十四五”规划对经济增长的描述为“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各年度视情提出”。上述表述代表我国经济在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的过程中,对经济增速的追求将逐渐弱化。伴随着经济增长目标的淡化,就业被提到了更为核心的位置。“十四五”时期,就业目标的重要性已经大过经济增长。

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们从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可以看出国家对于就业的重视。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就业优先政策要继续强化、聚力增效”,相较年“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的表述,年就业依然重要,但同时更加侧重提质增效。从今年全年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实现5.5%的调查失业率目标难度不大。

一方面,国内大循环已畅通,企业盈利修复、订单增多、产能利用率提高,用工需求也在不断改善,部分行业甚至出现招工难现象。另一方面,随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成功以及疫苗的逐步落地,线下消费场景逐渐放开,春节档票房已有印证,服务业用工需求也在改善,后续餐饮、酒店、旅游等也有望逐步回归正常增长路径,其吸纳就业的能力将进一步显现。

其次,“十四五”规划对于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同样没有设定具体值,而是表述为“高于GDP增长”。全员劳动生产率为国内生产总值与全部就业人员的比率,要求全员劳动生产率高于GDP增长,意味着“十四五”期间我国单位就业人员创造出的GDP增速将高于整体GDP增速,也意味着更少的劳动人口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增长。

最后,“十四五”规划首次取消了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目标的设定,对服务业的侧重相对转弱。而发展高端制造业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破到立转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核心,将是“十四五”期间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重点。

以新型举国体制,助推数字经济发展

记者: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数字经济发展势不可挡。“十四五”规划提出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相较此前既有的“数字经济增加值”指标,更注重“核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但是,一个现实情况是,我国数字经济的统计标准尚未完全确定。您认为,在引领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国家需要做好哪些顶层设计支持呢?

李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这一新型指标的提出,说明我国对数字经济的科学认知在加速,统计的规范度将有效提升,有助于提升数字经济产业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当前数字经济的统计标准尚未完全确定,在今年或有重要进展。年1月,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工作会议指出,研究制定数字经济的统计分类标准和数字经济增加值核算方法将是年的重点任务。

在统计标准完善的基础上,我国还可以从如下方面发挥顶层设计的引领力量,以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一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时曾指出:“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此项工作的落脚点可能在于重组国家实验室,以国家为重心推进基础科技研究。

未来重组国家实验室可能在两大方向开展。一方面,结合科技发展的重点方向调整学科覆盖中心,加强诸如信息科学、医学科学、材料科学等重要领域的研究比重。另一方面,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引入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发工作。

二是推进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国际和区域科创中心,并吸引企业入驻,发挥地方的产业特色优势。在此过程中,要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维护企业研究成果,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引导资源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并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护创新、激励创新。

三是完善激励机制。李克强总理提出,实行重点项目攻关“揭榜挂帅”,谁能干就让谁干。下一步,应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对产出重要研究成果的自然人和企业主体进行激励。对企业研发过程中的相关支出,通过税收倍增抵免、提供重点行业创新研究补助、研发设备折旧抵扣等措施进行激励。

四是重点推进基础研究。通过加强在基础端的研究,来为应用端赋能,从而助推数字经济发展。

“碳达峰”“碳中和”的逻辑与机遇

记者:在经济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年“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成为刷屏热词。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中长期目标,相关政策应该从哪些方面加以着力?

李超:“十四五”时期,绿色生态目标更加聚焦低碳发展,其与“30碳达峰”“60碳中和”的中长期目标不谋而合。在低碳发展领域,我们重点分析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两项指标。

第一,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能源消耗量/GDP,随着“十四五”期间清洁能源占比的提升、资源产出率和废弃物循环利用率的提升,全国能耗总量增长幅度将较慢,低于名义GDP增速的达标压力并不大。

第二,在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方面,年我国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当时确定了到年的自主行动目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年下降60%-65%,这一目标在年已基本达成,为什么“十四五”规划继续提出了降低18%的目标呢?其政策意图便在于积极促进“碳达峰”。

为什么“碳达峰”在当下显得更为重要?这其实涉及“碳达峰”与“碳中和”的关系问题。“碳中和”不是指不排放二氧化碳,而是指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达到0,这意味着碳排放和碳吸收之间逐步收敛,先实现“碳达峰”,再通过促进碳吸收来实现“碳中和”。目前可以看到,北京、上海已经锚定年前实现“碳达峰”,煤炭、钢铁等行业也开始布局,约束相关行业的碳排放峰值时间点。

伴随“碳达峰”“碳中和”逐步成为未来政策主线和中长期目标,我们认为应重点

1
查看完整版本: 金融博览bull财富透过数据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