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新高考第三次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数字化一方面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一个新的空间,另一方面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种新的异化。人性的"潘多拉"盒子在被数字化再度开启时,天使与魔鬼同样是一道迸出,翩翩共舞。
一般说来,数字化所带来的人类虚拟生存方式,本质上是人的现实生存的一种延伸。人类在进入数字化时代之际,恪守与发扬人类社会所普遍尊崇的人文操守及其基本规范,仍将是有效地防范人性在数字化构筑的虚拟世界中被异化、被扭曲的重要方式和重要途径。数字化生存中恪守人文操守尤为重要。
数字化生存使人在突破"现实时空"的种种限制当中,为建构现代人新的价值世界与意义世界,提供了新的空间,数字化生存是人类将超越现实的想象变成了可实际操作的人生实践。特别是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和双向互动、快捷便利等特点,人类在这种对象化的实践活动中,同样能够以对生命的价值关怀、存在的意义探究,来探讨和表现人性的奥秘、人生的真谛和建构人类赖以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正如尼葛洛庞蒂所说∶"网络空间的发展所寻求的是给普通人以表达自己的需要和希望的声音。"
然而,从数字化生存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上来看,虚拟世界在极大地张扬人性的同时,也不时地为人性的发展制造了陷阱,带来了阻碍。当一些属于人性之"恶"的意识、观念等,像瘟疫一样在虚拟世界蔓延时,那种非人性的、非人道的东西就充斥着人的精神生活,使人性中的幽暗之灵不时的浮出、显现,游荡、徘徊。譬如,不需蒙面的电脑黑客,可以肆意发起破坏性攻击,或干尽偷鸡摸狗之类的扒窃、诈骗等犯罪之事;一些心怀鬼胎或别有用心之人,则会利用网络制造陷阱,传播暴力、色情等格调低下的信息与文娱节目,诱人上当,腐蚀心灵;还有一些沉溺于虚拟世界之中的电脑"鳏夫"、"寡妇"、奴隶式的"网虫"等等,几乎是长期不食人间烟火,得不到人间高尚的人文情操的熏陶,又缺乏远大的人文理想的支撑,故往往是虚实颠倒,是非不分,空虚茫然,无所事事。这些由数字化生存而带来的新的异化现象,本质上仍是人文精神失落、人文价值失范与意义沦丧的表现.
在数字化构筑的虚拟世界中,对于发生在虚拟世界中的种种非人道、非人性的现象,要坚决予以否定与批判,并努力在数字化生存当中,建构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文氛围和道德境界,通过对自然、社会现成秩序和客观规律性、必然性的主体感知、体悟、服从和超越,促进数字化生存中角色的新定位,从而更好地恪守人文操守。
(摘编自黄健、王东莉《数字化生存与人文操守》)
材料二∶
当今世界著名的思想大师吉登斯说∶"认同是在不断的反思过程中被惯例性地创造出来的,虚拟认同是对虚拟生存活动中的某种信念、原则、标准的追求,并把这种信念自觉内化为自己的认同取向,或是作为标准引导自己的虚拟行为。"网络技术为人的虚拟生存活动提供了技术前提和物质基础,离开了这样的物质前提也就没有人的所谓虚拟生存活动,当然也就谈不上虚拟认同。
在虚拟的"场所"中,人们可以隐去现实的身份,虚构出一个理想的自我形象并以这个理想的形象展开交往活动,从而获得在现实世界中所无法获得的感受和体验。虚拟生存活动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又与其他精神活动方式区别开来,而更带有了"现实性"的特点。这也正是容易把虚拟生存与现实生存混同起来的根源所在。在网络世界中形成了一个个建立在人们共同的兴趣、爱好、个性或是价值观念基础上的网络群体和虚拟社区。在这种情况下,个性、价值观是各个交往主体所真实具有的,而不是虚拟出来的。主体在虚拟社区中活动的身份可以是虚拟的,但表达的个性、价值观却是他在现实世界中所拥有的。
在虚拟活动中,由于主体的缺场性和虚拟性,传统交往方式中的社会规范无法对网络交往主体形成有效的制约,造成了交往主体在交往活动中自我规范意识的弱化和缺失。缺场的虚拟交往弱化了他律作用的机制,很大程度上遮蔽了他律作用的途径。在虚拟交往中即使违背了某种社会规范的要求,由于交往的缺场性和虚拟性,往往也不会承担相应的代价,或者较少地承担代价。这样一来,很容易造成虚拟交往中主体活动的失范。
虚拟社会中各种价值观念的充分表达与展示,在后果上经常表现为优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侵蚀与占领。虚拟生存活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能够获得比现实生活经历更多的体验。但同时也暗含着导致价值认同断裂、虚拟生活对现实生活僭越的文化风险。
(摘编自庄友刚《虚拟认同与文化风险》)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正在进入数字化时代,人类因此有了一个新的生存空间,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B.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等特点,利于人类将现实的想象变成可以实际操作的人生实践。
C.没有网络技术的前提和基础,就没有人的所谓虚拟生存活动,也就谈不上虚拟认同。
D.在虚拟"场所"中,人们通过隐去现实身份、虚构出理想的自我形象获得感受和体验。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几乎长期不食人间烟火、得不到人间高尚人文情操的熏陶,导致了网民们常常无所事事。
B.感知、体悟、服从和超越自然、社会中的现成秩序和规律性,可更好地恪守人文操守。
C.虚拟生存活动是与其他精神活动方式区别开来的一种精神活动,带有"现实性"的特点。
D.对于虚拟生存中的一些主体失范的言行,不能因为主体的虚拟就不加以批评教育和引导。
3.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正确对待虚拟生存"的一项是(3分)
A.5月8日"黑暗面"入侵美国最大的燃油管道运营商获取大量数据,以此威胁要求赎金。
B.法国巴黎法院认为雅虎公司在网络上拍卖纳粹物品的行为违法,必须删除相关信息。
C.年新冠疫情期间,极少数网民利用
双双金鹧鸪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18.(3分)A
19.(3分)A
20.(4分)①在“本能反应”后加“上”;②删去“暗中”。
评分建议:改对一处得2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21.(6分)微生物都无处不在;还远远不够;成了我们的敌人。
评分建议:一点2分,三点即满分6分,意思对即可,不超过字数。
22.(4分)微生物数量大种类多;微生物神秘且未知(多样形式等待探索);微生物是敌也是友(可恨也可爱)。
评分建议: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即满分4分,意思对即可;答案未扣住“微生物”表述扣1分;超过字数扣1分。
四、写作(60分)
23.略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