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智慧城市已进入数据驱动的统筹推进期,结合区块链技术。
(一)城市设施高效智能
城市信息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电力基础设施将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随着物联网普及,城市中部署的终端设备数量将呈现爆炸增长,传统的中心化系统面临严重性能瓶颈和安全风险。将区块链与城市感知网结合,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构建分布式物联网,大大提升城市物联网设备之间的通信效率和可信水平。
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已有车厂开始尝试将智能网联汽车与区块链结合,共享驾驶数据,构建面向自动驾驶汽车的数据市场,同时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升车辆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在能源电力基础设施方面,国家电网专门成立区块链公司,国网青海电力公司建立了共享储能区块链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将电力用户、电网企业、供应商等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不同主体数据共享。区块链在能源领域的应用,还有望延伸到能源金融、碳排放交易、电动汽车等场景。
(二)数据治理可信可溯
大数据时代,传统城市管理方式正向基于数据流通共享的数据治理与服务创新转变。运用区块链有助于促进多方政府部门达成共识,形成高效协作,优化城市治理。一是构建共享数据基础。运用区块链的技术,按照预先约定的规则同步数据,建立新的数据更新规则,构建了流通共享的数据基础。二是建立协同互信机制。政府各部门通过本地部署区块链节点,实现共享数据的本地化验证,对数据来源和真实性进行确定,上链信息并不涉及原始的完整数据,从技术角度实现不依赖第三方的数据共享互信。基于区块链数据共享机制,可在金融创新、政务公开、产权登记、协同治理等领域开展应用。
在城市治理中运用区块链独特的共识机制和数据结构,有助于确保数据质量,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共识机制确保数据难以篡改。在数据治理过程中,任何有关治理活动的信息更新只有经区块链的多数或全部节点校核认可后,才能完整地写入区块链。任何节点试图单方篡改或伪造数据,由于未达成节点共识,将被其他节点同步覆盖,从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时序区块结构保证数据全程可溯。按照区块链特殊的数据结构,上链数据的区块头都标有时间,用于标记区块生成时间和区块连接顺序,这些数据和时间戳将被永久保存且不篡改。当任意节点发现链上不合理问题,都可随时随地通过区块数据和时间逐一查证,实现事件追踪的可追溯。基于区块链的数据治理,可广泛应用于政府重大工程监管、食品药品防伪溯源、电子票据、审计、公益服务事业等领域。
(三)惠民服务成效初显
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区块链技术为提高惠民服务便捷性提供了新手段与解决方案。在区块链+智慧扶贫方面,在现有大数据帮扶平台基础上引入区块链技术,将帮扶双方确认并记录,利用智能合约匹配帮扶项目与资金,通过共识机制保证对社会扶贫资金募集、申请、使用、效果评估等进行管理。实现扶贫对象精准识别、扶贫资金精准管理、扶贫对象精准退出、社会扶贫资金全流程管理,从上而下贯彻扶贫政策,建立诚信扶贫系统,形成有效工作网、监管网,防止弄虚作假、徇私舞弊,激励社会各方积极参与扶贫行动,助力搭建高效、透明、公正的精准扶贫平台。
在区块链+智慧医疗方面,将医疗物联网设备数据、患者电子病历等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上,可在医疗事故的追责过程中为确定责任主体提供相关证据;针对医疗领域存在的数据孤岛难题,授权公共医疗机构或者医疗研发机构提取所有节点的非身份信息,既解决了医疗领域数据孤岛难题的同时,也保护了个人的隐私。
(四)精准治理多点突破
城市治理精细化、精准化发展,越来越依赖城市数据质量、共享效率、安全能力等方面。在区块链+司法存证方面,利用区块链在电子证据的生成、收集、传输、存储的全生命周期中,对电子证据进行安全防护、防止篡改并进行数据操作留痕,同时联合司法鉴定、审计、公证、仲裁等权威机构进行多方存证,实现证据固化和永续性保存。在区块链+数据共享方面,区块链技术满足“互联网+政务服务”中的信息公开、政府职能扁平化、安全互信等需求,其非对称式加密技术、公私钥机制,可有效解决数据开放共享所衍生的信息安全问题,消除各方对隐私泄露的顾虑。
(五)生态宜居有待探索
区块链技术正在智慧能源、智慧生态、智慧租房等方面逐步展开探索,其中在区块链+智慧租房方面,通过将政府监管、租赁企业、中介经纪机构、出租方、承租方、运营企业与金融机构等多主体连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重构社会信任。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作者的贡献,仅作传播更多信息,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